生命因短暂和仅有一次
而显得十分珍贵
然而
有些人却让生命告别了短暂
实现了价值的升华
老人们在一起,难免会聊到生死。随着年龄的增长,百年后给社会留些什么,成了老党员仇录生和老伴张喜真一直装在心里的“大事儿”。2016年,在征得儿女们的同意后,夫妻二人决定签署遗体捐献书,为我国医学教育、科学研究和提高疾病防治能力,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2021年8月27日上午9点
仇录生的遗体告别仪式
在河北医科大学遗体捐献中心告别厅举行
捐献遗体
用生命诠释奉献的一生
2005年
老伴张喜真在报纸上看到
河北省红十字会发出“让我把光明留给你”
在全省开展“身后捐献眼角膜”的倡议书后
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她和老伴仇录生说:
“咱们是共产党员
一定要加入到这个‘光明传递’的行列中
身后要捐献眼角膜。”
仇录生也觉得这是一件好事儿、善事儿
就愉快地同意了
2006年6月22日
二人在女儿的陪同下
来到河北省红十字会
三个人一起办理了
捐献眼角膜相关法律手续
夫妻二人合影
也就是从那时起
夫妻二人心里又萌生了
身后捐献遗体的愿望
仇录生生前照片
这个想法并非一闪而过
十年了,它一直扎根在二人心中
2016年
夫妻二人商量并征得儿女们的同意
又如愿办理了遗体捐献有关手续
“父亲母亲都是老共产党员了,他们一辈子为人民、为社会,即使退休了,也在一直做公益。他们的愿望,就是为人民、为社会做些有益的事儿,我们作为家属,能做到的就是支持他们。”在回忆父母这个伟大的决定时,女儿仇珺如是说道。
在父母的影响下,仇珺也签订了遗体器官捐献志愿书。
据了解
仇录生是今年河北医科大学的
第38例遗体捐献者
河北医科大学遗体捐献中心
负责人赵长义介绍
由于仇录生生前患有很多年的帕金森病
他的脑组织,对于帕金森病的研究
将作出很大贡献
仇录生遗体告别仪式现场 摄/河北青年报记者方泽阳
热心公益
资助上百名学生完成学业
仇录生、张喜真夫妇
今年80岁了
两人刚刚走过了金婚
2001年,两人同年退休
退休后的他们一致认为
虽然工作上退休了
但思想不能退!
两人商定
要在有生之年继续发挥余热
奉献爱心
建立“家庭爱心助学基金”
得知农村有些家庭贫困,孩子上不起学,两人便萌生了建立“家庭爱心助学基金”的想法。“每月少吃几斤肉、几斤鸡蛋、少买几件新衣服,每年从退休金中挤出5000元到8000元作为资助基金,就能用来帮助贫困孩子,这是一件多么好的事啊!”张喜真说。对于两位老人来说,想法从来不只是“想法”,而是实打实的行动。
2002年1月,两人设立了“家庭爱心助学奖学金”,现如今,已累计捐出十多万元,资助上百名贫困大学生完成学业、濒临失学的中小学生重返校园。
南蒿亭村女孩孙光英原来一家五口,两个哥哥和母亲相继患病离开人世,2009年冬天,其父因患脊髓炎也无法行走,无疑使这个本就一贫如洗的家庭变得雪上加霜,家庭的重担全部压在了年仅11岁的光英身上,也让她面临着辍学的危机。
2010年起,夫妻二人每年从家庭助学基金中拿出600元资助孙光英到高中毕业。2016年孙光英考上大学后,他们还一直资助她直到大学毕业。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仇录生夫妇二人不仅资助孩子们上学
还通过书信,鼓励他们安心读书
将来成为社会有用人才
爱心助学
帮助孩子们圆读书梦
使他们成人成材回报社会
已经成为老两口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也是他们一生的追求和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