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月前,她为父亲签下眼角膜捐献志愿书

2021-08-28 13:58:18 作者: 两个月前,她

导语

按照第二批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工作部署,省政法队伍教育整顿领导小组办公室自8月中旬起,持续开展了“安徽政法英模先进事迹网络展播”活动。

“长安皖韵”将陆续推出英模代表的事迹报道。今天,故事的主人翁是因公殉职的检察官——六安市舒城县人民检察院党组成员、 副检察长王敏。

“案件事实、证据你有没有仔细审查?”

“有没有接受吃请、打招呼?”

“有人闹事施压,能不能顶住压力?”

新人检察官陈婵娟没有想到,隔着高高的卷宗,前辈王敏会向她抛来“灵魂三问”。

这是她入职以来,办理过印象最深的一起案件。交通肇事案犯罪嫌疑人拒不认罪,家属来检察院闹访,年轻的陈婵娟疲于应对,身体和精神上都有些“吃不消”了。

但这三个问题,却让她豁然开朗:行得正站得直,有法律撑腰,怕什么?

王敏检察官走后,每当陈婵娟遇到疑难杂案,这三句话仍会在她心中响起。

心中涌现的,一半是信念,一半是怀念。

准备上百页庭审预案 将犯罪分子绳之以法

2021年6月19日,王敏因积劳成疾,突发疾病倒在了工作岗位上,抢救无效,于6月28日因公殉职,年仅53岁。

53年的时光,他有33年都在从事检察工作。不熟悉的人对他的印象,大概就是:一个方便袋,一辆自行车,一身检察官制服,看起来随和、低调、谦逊。

但熟悉他的同事都知道,对工作,他很较真,也很“拼命”。

王敏伏案审查卷宗

2011年,王敏主办了六安市第一起涉黑案——何氏兄弟涉黑案。面对近一人高的证据材料,他成了披星戴月的夜归人。

何氏兄弟是盘踞在舒城多年的涉黑团伙,曾在辖区内实施了一系列聚众斗殴、寻衅滋事、非法拘禁等暴力犯罪,致伤20多人,非法获利数百万元。

这起案件撞到了嫉恶如仇、一丝不苟的王敏的“枪口上”。案件中嫌疑人高利放贷数额大、人数多、次数多、时间跨度也很长,王敏逐一计算、认真核对每一笔本金和利息。

每天最早来,下班最晚走,十多个月,王敏以办公室为家,一头扎进约19840页的卷宗里,没日没夜地分析案情。每一个细节、每一丝疑点,在他的笔记本上,都记得清清楚楚。

在一个月的期限内,王敏形成了9万余字的审查报告,精心准备了上百页的庭审预案,从宣读起诉书到庭审指控,连续开庭6天,最终使26名犯罪分子得到了应有的惩罚。

王敏(右一)出庭公诉涉恶案庭审现场

2011年至2019年,王敏主办、领办舒城县全部涉黑案件。卷宗超过320本,犯罪事实100多起,犯罪嫌疑人61人……

王敏缜密审查每一起犯罪事实,最终使黑恶势力受到了应有的惩处。

“老检察”的反差萌

在王敏的办公桌上,高高摞起的卷宗和法律书籍整齐摆放,反复阅读的折痕清晰可见,老旧的笔记本上满满的记载着工作内容和法律知识。

为了跟上法律的脚步,他不仅保持学习阅读的习惯,还自己做汇编,从网上下载最新的法律法规条文,摘抄、汇编、整理成册,方便查看。

正是王敏细致严谨的要求,他所办理的近2000件案件,无一起错案、无一起超期羁押、无一起涉检信访。他先后荣获“优秀党员”、“先进工作者”、“优秀公务员”等诸多荣誉称号,成为检察行业的杰出代表。

“办案回来看到五楼办公室亮着灯,就知道王老师在,心也定了很多……” 对同事们而言,王敏丰富的办案经验和业务知识,既是法律的“活字典”,也是他们的“定心丸”。

陈婵娟说,有疑难杂案找王敏,他都能“掰开了,揉碎了”给讲解出来,“每次王老师都能精准切入案件要点,让我们都很佩服。” 他认真的态度,潜移默化影响着身边人。

王敏工作上的严谨认真和对同事下属的和善谦虚,也形成了一种“反差萌”。

“虽然王老师平时有些严肃,但我们只要取得一点小成绩,他都会给我们鼓励。”陈婵娟说,王敏从不吝啬伸出大拇指为年轻的学生点赞,如果自己取得了成绩,微信上能收到一排王敏发来的大拇指。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