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车间地上二层,有8个上甑机器人正在忙碌地“工作”中。它们负责将出窖的糟醅,按照见汽压醅和轻、松、薄、准、匀、平标准,投入到每一个酒甑中。每个机器人分管2个酒甑,16个酒甑均可实现自动化翻盖和起盖。
据了解,国台对这些智能化思路和理念,均拥有相关的知识产权,而成本最大的设备,则是由国台和目前业内几家大的供应厂商共同研发。
传统酿造很大程度上还是人背肩扛、靠天吃饭。人背肩扛是重体力劳动,需要壮劳力;靠天吃饭不利于年度、批次质量的稳定。
而在国台酒庄,同样是1000吨产能的其他车间,需要100多人的通力协作。而制酒4车间目前只需要不到一半的人就可以满足生产所需,且他们的工作更多是用于维护设备、数据采集录入等。
而且,传统工艺中润粮、蒸粮、上甑、入(出)窖、蒸馏等原本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的环节,在4车间则全部由机器来完成。一般认为,智能化酿酒会大大提高效率,但卢君却表示,在产能既定的情况下,现阶段4车间最重要的目标并不是效率本身。
“目前主要是节省人工,提升酒的质量。用机械化的模式去挖掘、探明酱香白酒的发酵机理,使生产更加数字化、清晰化、可控化”,卢君说。
在走访茅台镇20多家酒企时,大多数企业都明确表示存在不同程度的“用工荒”。做一瓶好酒太不容易,每一杯酒都是工人无数汗水的结晶,高强度、重体力的劳动模式难以持续,不改变,连招工都是个问题。
国台既以酿酒人为本,也以卖酒人、喝酒人为本。随着数字化智能酿造的推进,国台的酿酒工人也将进入白领阶层。
两种酿造方式下的制曲环节有何不同?
在传统酿酒工艺已经延续了上百年的茅台镇,手工作业始终被视为“天人合酿”的正统。而国台在秉承茅台镇“12987”传统酿造工艺不变的前提下,进行着科技创新。
“长远来说,机械化、智能化肯定是大势所趋,因为你不可能总是模糊地去控制它。”卢君认为,机械化并不是传统的背离,而是把传统的经验转化为科学的数据,将模糊的经验清晰化。
国台初步建立覆盖全生产过程的数字化标准体系,将传统酿造的30道工序、165个环节进一步细化为258个环节和1071项指标,基本实现全程在线监测、收集、分析、控制。
据介绍,国台通过对两种酿造方式的持续跟踪和对比分析,发现酒的理化指标、口感、饮后舒适度等几乎没有差异。但吨酒耗水量减少了83%,人效提高了2.23倍,人的劳动强度大幅降低,安全生产水平明显提升,酒的质量更加稳定。
以酱酒生产中关键的制曲环节为例,传统制曲工艺中,润麦、踩曲、装仓、翻仓、拆仓等都要人工来完成。而在国台的机械化操作下,可以保证原料小麦自动输送、自动润粮、自动粉碎、母曲液自动混合,并传送至压曲设备自动压曲,生成的曲块自动码垛后入仓发酵……
在此过程中,只有翻仓环节尚未被攻克,这是整个行业智能化制曲的“最后一公里”。据介绍,国台对此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目前已有了一些眉目。
与人工踩曲不同,用机械压制出的曲块,外形上要更加统一。而在质量方面,卢君说,经过多年尝试,发现机器制曲在酒的产量和质量上,与人工制曲相比并无差别,且在品质上保持了一致性。
同样,机器制曲也在节省人力上表现突出。目前整个国台酒庄5500吨产能的用曲量,依靠4台大型制曲机就能满足。由于机械化带来的种种便利,目前在白酒行业乃至茅台镇,已有不少企业不同程度地采用了机械化建设。
十年进化
今年,距离国台启动机械化、智能化酿造已近10年。
对于国台目前取得的成果,多位行业领导和专家到现场观摩后认为,国台的智能酿造已走在行业前列,引领着酱香型白酒产业创新的方向,是新型工业化的具体实践。
实际上,这十年间,国台的智能化探索也曾经历多次蜕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