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平方的房子里住了63年之后,63岁的杨和祥等到了房屋征收的喜讯。
昨日午后,燠热的空气中仿佛绞得出水来。老杨却端了一个小板凳,坐在中华路67弄46号家门口的太阳下,静静地抽烟。看似悠闲的他,心里并不平静。他在等一个消息。
图说:居民在家门口乘凉。周馨 摄(下同)
下午两点半刚过,距老杨家数百米外、人民路19号旧改征收基地104会议室里,突然爆出一阵欢呼与掌声。经计票,中华路地块旧城区改建房屋征收一轮意愿征询结果出炉。
当中华居民区党总支书记蒋秀华用粉笔一笔一划地在“同意率”那一栏中写下“99.54%”的统计结果时,很多到场见证这一刻的居民感慨万分。
图说:蒋秀华用粉笔在“同意率”那一栏中写下“99.54%”的统计结果。
黄浦区小东门街道中华路地块,东至中华路,西至聚奎街,南至复兴东路,北至陆家宅路,以成片二级以下旧里房屋为主,不少私房有百年以上的历史。像老杨一样,很多人在里面住了一辈子,几十年来,大家天天盼旧改,望眼欲穿。
“我要发朋友圈,给他们看看!”昨天,踮着脚用手机隔窗拍下征询高比例通过后热闹的一幕,61岁的路阿姨有些“傲娇”。
“他们都说我这辈子等不到了,我就要给他们看看,今朝我等到了!”路阿姨说,她嫁到这里30多年,等动迁也等了30多年,成了亲戚朋友口中的“笑话”。今天,她总算“扬眉吐气”了一把。
图说:房屋狭小,大家天天盼旧改。
消息传来,杨和祥和妻子赵莉芳也松了一口气。“知道肯定会通过,但没到那一刻,心里总还是不踏实。”
59岁的赵莉芳,故事和路阿姨差不多。“当初嫁过来,婆婆说家里虽小,忍一忍3年内肯定动迁,没想到这一等就是30多年,女儿都出嫁了。”赵莉芳说,这些年,动迁的消息传了一次又一次,户口冻结又解冻也是一次又一次。“到后来,大家都灰心了。谁也没想到,这次好消息来得这么快,简直让人不敢相信。这一天,盼了太久了!”
走进老杨11平米的家,进门是一条只容一人通行的狭长通道,里面是四四方方的一个单间。低矮的天花板让人压抑,房里一张床、一个写字台、一个大橱,再也放不下别的家具。来客了,只能让人坐在床上。
“只能放下一尺的床。女儿大了,就换了一张高低床,她睡上面,我们睡下面,一直到她嫁出去。因为床太高挡着窗户,为了透气,就在另一面墙上开了一个小窗,也就比一本书大一点。”说起这些年来的辛酸,赵莉芳忍不住埋怨丈夫,“当初真是眼乌子戳瞎了,铁了心要嫁给你。”话虽如此,语调中听得出欢快,老杨更是笑得有些得意。
像老杨家这样的住房条件,中华路地块里有不少。房屋逼窄破旧,弄堂狭窄幽深,环境脏乱复杂……稍微有点办法的居民,都把房子租掉,自己搬出去,剩下的“原住民”不到三分之一,而且大多是六七十岁的老人。
“直到今天,还有不少人在拎马桶。”蒋秀华来这里当居民区书记不久,就发现一个奇怪现象:弄堂里的窨井盖特别容易碎。“前前后后修了十多次,每次修好,没多久就又坏了。”蒋秀华觉得奇怪,偷偷观察才发现,窨井盖竟然是被人硬生生敲坏的。“每天倒马桶太远,很多人故意敲碎窨井盖,就是为了方便把粪水倒在下水道里。”
图说:黄浦区小东门街道中华路地块以成片二级以下旧里房屋为主。
下水道不是污水管,乱倒马桶的结果就是臭气熏天。“尤其是夏天,简直是臭不可闻。”同样在中华路67弄长大的王祥康老人今年78岁,妻子陈美娟比他小5岁,老夫妻俩退休前都是老师,也都是老党员,对社区事特别热心。对于王祥康来说,比乱倒马桶更令他担忧的,是弄堂里无处不在的电动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