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碗饺子在老小区火了27年!宁波这对老夫妻包出了家的温情

2021-08-30 02:01:02 作者: 这碗饺子在老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东柳街道东柳坊是一个建成30年的老小区,老楼林立,市井味很足。小区的中央,有一条贯穿东西的主路,在路的最西边,有一家东柳饺子店,开了27年,也火了27年。

它吸引的不仅是东柳坊的居民,还有很多从宁波四面八方慕名而来的食客。一份热气腾腾的饺子,填饱的不仅是胃,更是为繁忙的生活增添了一份人间烟火。

二十七年只做韭菜馅饺子

饺子店算是名副其实的“苍蝇馆子”(四川方言,指小饭馆),1994年开门营业至今,几乎没有装修,连招牌都已经模糊不清。店内只有五六张桌子,墙壁上的挂历、钟,天花板上的吊扇,以及煮饺子用的煤炉和锅,简简单单,烟火气十足。

做饺子的是一对老夫妻,老爷子叫王志祥,今年69岁,是地地道道的宁波人,有点腼腆;老奶奶叫肖凤云,68岁,东北人,很健谈。老爷子负责揉面、擀皮子、煮饺子,老奶奶负责包饺子。店里没有菜单,进门只要说饺子数量,夫妻俩就开始张罗。

饺子的个头很大,而且形状很特别,有点像福袋,胖鼓鼓一个。“饺子皮撑开,馅一放,两边拎起,再往中间一收就好了,这样速度快。”

一边的不锈钢碗里放的是韭菜猪肉馅,27年来,夫妻俩只做这个味道。“刚开店的时候,其他馅的也做,但是韭菜味的最受欢迎,干脆就做这个,之后也一直没变过。”

一个味道撑起一家店27年,自然有它的独特之处。夫妻俩的饺子15元10只,分量很足,汁水很多,肉是松散的。比较绝的是,饺子入口竟然没有韭菜的冲鼻味。酱料是自制的蒜蓉酱,再加上醋和辣椒油,香气浓郁。

这是一只很有爱的饺子

虽然年近古稀,但老两口配合默契,一天可以包1000多只。记者好奇地问老爷子:“这包饺子的技术是从哪学的?”他腼腆地笑笑,老奶奶连忙在一旁说:“都是我教的,逼着他学。”

原来,1970年,王志祥下乡到黑龙江佳木斯,和肖凤云一见钟情,两人在佳木斯组建了自己的小家庭。1984年,为了两个儿女的读书,夫妻决定来宁波。“那时说要来宁波,我哭了好几天,但夫唱妇随,咬咬牙就来了。”

刚来宁波的几年,夫妻俩四处打工,但随着儿女越来越大,生活压力也慢慢增加。“那时宁波饺子店还不多,我有这做饺子的手艺,就想着要不开家店。”1994年,夫妻俩就在东柳坊找个了店面。

这饺子店一开,就成为了东柳坊居民以及附近上班族的食堂。年轻时,夫妻俩早中晚三餐都做,有时还做夜宵。最忙的时候,凌晨2点就开始拌馅、包饺子。“这个时间,隔壁店还在打麻将呢!”

因为顾客太多,早些年夫妻俩几乎没休息过,最多过年时关店两天。如今因为身体关系,开门时间集中在中饭和晚饭两个时间段。因为不会用手机的关系,两位老人至今还只收现金,没带现金的食客,只能找人兑换。

每个顾客都像是亲人

“前几天你说的生意怎么样了?”

“二胎可以赶紧生了。”

在这,除了饺子的美味,还有不少家长里短。“开店这么多年,很多顾客都变成朋友了,他们来吃饺子,还会给我带特产。”

有人小吃到大。“我就知道大家都叫他‘钟钟’,第一次来爸妈抱着,走路还走不稳,现在自己都有小孩了。每周会来吃两三次,每次来阿姨阿姨地叫,就跟看着自己孩子似的。”

有人为了这一口,再远也要来。东柳坊社区旁边有好几所学校,以前中午学生们一放学,饺子店就是他们的食堂。如今,这些孩子们已经长大工作,分散在慈溪、宁海等地。现在他们会相约来吃,然后一起聊聊读书那会儿的事。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