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圈”大佬的真面目—— 一“炒鞋”在校大学生被以诈骗罪判处十年六个月

2021-08-30 10:00:01 作者: “鞋圈”大佬

图为庭审现场。

导读

近年来,限量发售的球鞋受到年轻人追捧,不少大学生参与所谓的“炒鞋”。“男孩一面墙,堪比一套房。”“10年前你错过炒房,5年前你错过炒比特币,现在你还要错过炒鞋吗?”“原价1500的球鞋能炒到48000;炒鞋可以月入10万……”这类一夜暴富的传说,让部分年轻人对“炒鞋”心驰神往。事实上,其中杠杆资金带来的金融风险以及饥饿营销、虚假交易、制假售假等套路层出不穷,不论是“鞋圈”大佬还是新手,“翻车”的并不鲜见,甚至有部分“炒鞋客”走向违法犯罪。近日,江苏省苏州市虎丘区人民法院以诈骗罪判处收取他人137万元购鞋款后挥霍一空的“炒鞋客”小严有期徒刑十年六个月。本案中,热衷“炒鞋”的小严从一名大学生变成了罪犯,给人们敲响了警钟,年轻人应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和财富观,避免落入人为制造稀缺的消费主义陷阱。

二手网站相识的“鞋圈”大佬

“我与小严是2019年4月通过某二手网站相识,相熟后互相添加了微信。闲聊中,他透露自己在鞋圈资源很多,美国、韩国等地都有他的专业买手,在成都有一家实体店,还有一辆兰博基尼的豪车。我就觉得这个人在鞋圈很有能量,也向他咨询了很多投资球鞋的方向。”被害人黄某说。

在小严给了被害人黄某投资建议后,还是在校大学生的黄某对于小严“鞋圈”大佬的形象更是深信不疑。2019年5月,黄某主动向小严询问部分限量球鞋的价格,发现小严货单中的球鞋单价比市场便宜了上千元。觉得有差价可图,黄某立马网上发布了售卖限量球鞋的广告。

很快,黄某便接到了很多“散户”的球鞋订单。收到货款后,他便向小严购买相应的款式球鞋,不到3个月已向小严转账购鞋款137万元。但是到了约定的发货时间,小严却以各种理由拒不按时发货,黄某心里慌了。

2019年6月底,黄某到小严的老家想要找到小严本人问清楚,但是小严却避而不见。10天后,黄某终于在其老家的火车站找到小严本人。两人在火车站补充签订了书面购鞋合同,黄某再次支付了部分尾款。小严向黄某在武汉的客户小陈发了包裹。可是让黄某没想到的是,客户小陈在收货后却告诉黄某,所谓的限量版球鞋竟是假货。此时,黄某才意识到自己遇到了骗子,遂向警方报警。

报复性消费填补内心恐慌

什么时候察觉到对方是骗子?“我一共向小严买了450双左右的期货球鞋,只有6双武汉的球鞋发货了,而且还是假货。他不发货的理由也是千奇百怪,还躲着不见我。我也问了圈子里的人,根本没这号人,不像他自己吹嘘的那样。”黄某说。

“3个月中,小严几乎没有任何发货,那你为何还要继续向小严订货?”警方问黄某。

黄某说:“因为鞋圈有自己的规则。我买卖的鞋子都叫做期货,也就是还没有官方发售的鞋子,鞋子发售之后还需要经过物流、海关等,所以我们约定了在官方发售后28天内发货。小严就是打了这个时间差,让我一直对他保持信任,在7月初才反应过来自己被骗了100多万。”

在讯问中,小严称自己并未诈骗黄某,他已经将购鞋款都转账给了其上游的渠道商,甚至向警方说出了数个“鞋圈”知名炒鞋商及具体转账金额,同时向警方表示,自己在北京与成都均有实体店股份,可以退还被害人黄某一半的购鞋款,还虚构其受唐某指使“拖货”欺骗黄某,并约定与唐某按四六成分账。

公安机关调查后,发现小严自称有股份的店铺员工根本不认识小严,小严也根本没有任何实体店股份,没有向所谓的上游炒鞋商支付“炒鞋款”。

此时的小严方向警方道出了实情,他交代说:“我编造实体店的股份是想营造出我能够还上黄某钱的假象,这些鞋子的钱我也没有转给上家,只是向他们询问了一下。至于唐某也是我编出来的,我转给他1.3万元,是因为他自称能够清除微信、支付宝记录,不被警方调查。”

问及百万余元的钱款去向时,小严称骗了黄某后,只能通过报复性消费填补内心的恐慌。花10万元买了辆二手宝马车,花了1万元网购了宠物狗,花了七八万元购买鞋子、衣服,花了六七万元招待朋友……“2019年6月的消费堪称灾难式,花钱特别厉害,就像中了一百万奖券一样。”小严回忆说。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