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星陨落!他是钱学森、钱伟长的学生,中国的"爆炸传奇"

2021-08-30 14:01:10 作者: 巨星陨落!他

做出了贡献。

中苏珍宝岛战役爆发后

这一模型派上了实际用场。

为了克制当时

威力极强的装甲弹种,

郑哲敏建议

通过改变我国坦克装甲的外形和材料

来加强它的防御能力。

他还参与研发了一种

速度和破坏力都远远高于穿甲弹的

新型武器——破甲弹,

为国防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郑哲敏的倡导组织下,

我国建立和发展了灾害力学、

环境力学、海洋工程力学、

热弹性力学、水弹性力学等

多个力学分支学科或领域。

改革开放以来,

国家重心逐渐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郑哲敏又一次根据国家需求

扩展了自己的研究领域。

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

连云港要修一个6.7公里的海堤,

但因为淤泥很深

用传统的施工办法工期太长,

价格又很昂贵,

工程处于搁置状态。

相关部门找上门来,

却因为很多项目的绝密性,

连一篇SCI论文都没法发表,

他也并不为之感到遗憾,

仍在自己可以发挥作用的领域

继续研发、攻关,

84岁时,还为争取

中国申办国际力学大会的机会

带着氧气瓶登上飞机……

他用一生践行着

老师钱学森当年的教诲,

国家的需要

永远是他一生追随的方向!

年近90岁时,

郑哲敏依旧坚持步行上班,

始终保持着旺盛的学习劲头,

各种电脑软件都玩得转,

参加活动的PPT也自己做。

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一等奖、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两院院士、

美国国家工程科学院外籍院士……

尽管众多荣誉加身,

但就像不为爆炸成形技术的“消失”

而遗憾一样,

郑哲敏也从没有因为这些荣誉

而感到骄傲,

他总觉得自己得到的太多了。

他的想法很简单:

“就想为国家做一些

实实在在的事情。”

因此他曾反复强调

做科研要雪中送炭而非锦上添花,

选题不能是不痛不痒的、

可做可不做的,

那是没有意义的。

对于刚进研究所的学生,

郑哲敏都会先打“预防针”:

“你一定要干出汗的活,

不要想不出汗就出活。

你如果想干一件事,

就要干得比别人更好;

如果干得不比别人好,

就别干了。”

与对学术的严谨相比,

郑老对待生活的态度十分淡定。

几年前,郑老身体不好,

被送到医院,初步诊断为绝症,

所里的领导和同事都很担忧。

郑哲敏提出解决方案:

用炸药爆炸扰动淤泥,

降低淤泥强度,

堆石体靠自重作用下滑。

排淤和推填石料同时进行,

工艺简单,效率奇高。

晚年的郑哲敏心中

始终有一个最大的遗憾,

他说:“有一年我的一位好朋友

希望我转行,搞生物力学,

但我担心要学不少东西,

犹豫了……”

辗转多个领域

为国做出无数贡献的他

没有后悔过放弃一切回国,

没有后悔过耗尽心血创立的技术

不再有用武之地,

唯一遗憾的事是

因为学习能力的退化,

没有再一次为国家转行……

而对另一件大家都感到遗憾的事,

他却表现得非常淡然。

上个世纪90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