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注意到,作为一项新兴的服务,学习监督逐渐成了大学生创业的一个方向。在温州大学读网络工程专业的大三学生余本钦,从2018年开始自主创业,现在经营着三家监督店。他的店铺提供各式监督服务:普通消息监督、强力消息监督、连麦监督、视频监督等,价格由8元到上百元不等,“大家的经济能力、自控能力和监督需求都不一样,不同种类的设置可以更加贴合客户的需求”。
在余本钦的一家网店里,每月下单人数有五六百人,其中以学生群体为主,但也不乏有一些比较特殊的客户。“比如很多人会需要助理跟进项目,定点提醒和修改进度,但是现实生活中招一名助理又太贵,那我们的监督服务就能满足他们的需求。”
余本钦的创业初衷是让自己更加自律,在经营网店期间为了帮助更多的人,主动学习了很多提升自控力的知识,有时还会去请教学校的心理老师。对于一些无法定时完成任务的客户,余本钦还会提供一些咨询服务和改善方法。
比如,上周他接到一个25岁在职考公务员的男生,他一方面被家里催婚,另一方面备考计划常常被工作打乱,整个人处于焦虑状态。“于是我就针对他的情况提出一些建议,最主要是告诉他一个信念——只要空闲下来,要么是完成计划中的内容,要么是在完成计划的路上。”他介绍,通过这样不断地自我强化目标,可以帮助对方更好地进入状态。
在成都理工大学举办的一次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商学院的几位学生申报了一个名为“可达”的创业项目。在实践环节,他们打印了各种宣传纸条粘贴在教室桌面、食堂等地方,邀请同学加入“自律小组”并为其提供监督服务。大二学生刘午端是参加这次项目体验的一员。
“那周要考专业四级,作息和自制力都不太好,干脆花5块钱定了一周的监督服务。”刘午端的监督员是一位“小姐姐”,她每天提醒小刘早起打卡、学习打卡、睡觉打卡。但小刘发现,所谓“监督”其实也仅限于通讯软件上的一个提醒而已,“有时候惰性作祟,叫起了还是赖床,学习打卡会发一张之前的照片过去,晚上回了消息还是继续熬夜。”他觉得,这种线上监督基本没有用。
记者调查发现,目前“学习监督员”的服务提供者、购买服务者大多为在校大学生,由于“监督效力”不容易判定等原因,无论是从业者还是购买者,都有可能在服务进行过程中得不到权益保障。“如果没有比较完善的服务监督、评价体系的话,这个行当做不大。”余本钦说。
(文中章圆、纱纱、刘午端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