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发给有需要的人~运城市申请残疾儿童康复救助须知

2021-08-31 17:58:48 作者: 转发给有需要

在训练中,康复老师为参训儿童制订个人康复训练计划,并适时调整;根据残疾儿童发育程度、年龄大小、适应能力进行分班训练;科学化设置课程,把个训、组训、集训,语言训练、感觉统合训练、认知训练、生活自理训练、社会适应性训练、家长家庭训练等有效结合起来;组织社会实践等社会适应性活动,让儿童在快乐中训练,在训练中成长,争取康复效果最大化;做好家长家庭训练技巧培训工作、沟通工作;同时,还邀请家长参与公开课,成立家长互助小组,邀请康复成功儿童的家长为在园家长介绍康复经验,帮助家长提高家庭康复能力。

目前,该中心共收训各类残疾儿童180余名。通过项目的实施,提高了患儿的康复质量,改善了生活自理能力,减轻了患儿家庭的经济负担,康复有效率达98﹪,项目实施康复状况满意度达99﹪。

申请残疾儿童康复救助须知

2019年,我市出台《运城市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实施细则》,具体内容包括残疾儿童康复的救助条件、救助对象、救助内容及标准、救助流程等方面。

救助条件

1.具有山西省常住户口或居住证。

2.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或儿童残疾筛查诊断定点医院诊断建议书。

3.经定点康复机构评估,有康复训练需求、具有康复潜力、身体状况稳定。

4.残疾儿童监护人有正确认识和康复意愿,能够按照相关要求配合做好康复救助工作。

救助对象

主要为0至6岁,符合救助条件的视力、听力(言语)、肢体(包括脑瘫)、智力(包括发育障碍、发育迟缓、智力低下)残疾和孤独症儿童。部分救助项目扩展到7岁至14岁。

康复训练救助内容及救助标准

根据残疾儿童个性化需要,以减轻功能障碍、改善功能状况、增强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参与能力为主要目的,为残疾儿童提供包括儿童残疾筛查诊断、康复训练、手术、辅助器具适配、支持性康复等方面的服务。

1.为0至6岁的残疾儿童提供定点康复机构全日制康复训练。每年康复训练时间不少于10个月。

2.为小年龄及已进入普通幼儿园的残疾儿童,和7岁至14岁实施人工耳蜗植入手术的聋儿,提供定点康复机构非全日制康复训练。每年训练时间不少于10个月。

3.残疾儿童在同一年度内,不得重复申请康复训练救助。其中,多重残疾儿童可由其监护人在同一定点康复机构内,自主选择康复训练类别,但全年享受总救助服务标准不超过单项康复训练救助标准。

4.支持性康复服务

由定点康复机构为0至6岁残疾儿童及其家庭,提供康复知识培训、心理辅导、康复咨询与指导、参与康复决策过程、寻求解决家庭困境有效途径等服务。每年服务时间不少于10个月,每月服务不少于2次,每次服务时间不少于2小时。已接受社区个案康复训练服务的残疾儿童,不再享受支持性康复服务。

各项康复训练的救助标准,按照《山西省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中的补贴标准执行。

康复救助流程

救助流程包括申请、审批、救助、结算4个环节。

由符合康复救助条件的残疾儿童监护人,向残疾儿童户籍所在地(居住证发放地)县(市、区)残联提出救助申请。儿童福利机构收留抚养的残疾儿童,由儿童福利机构向所属设区市或县级残联提出救助申请。监护人也可委托他人、社会组织、定点康复机构和社会救助经办机构等代为申请。

运城市残疾人康复中心咨询电话:0359-2509885

记者 郝丽莎 整理

来源:运城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