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园三结义”被误读千年,它的真相你必须要知道

2020-11-27 20:10:15 作者: “桃园三结义

豪情义气冲云天,歃血为盟桃花园。肝胆相照两昆仑,此生共赴黄泉间。

群雄逐鹿的三国时代,在刘备、关羽、张飞“桃园三结义”中缓缓拉开帷幕。

公元188年三四月的一天,在一片灼灼盛开的桃花林中,端放着一黑漆案桌,桌上摆满了乌牛白马等祭礼,案前有三人正庄重地焚香跪拜。

其中,跪在正中间的,两耳垂肩、面若冠玉,此人正是刘备;

跪在左边的,面若重枣,丹凤眼、卧蚕眉,此人正是关羽;

跪在右边的,豹头环眼,燕颌虎须,此人正是张飞。

只见三人便跪拜边焚香发誓:

“上报国家,下案黎庶。

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

这就是《三国演义》开篇第一回中,“桃园三结义”的故事。

并且,这只是一个故事。

因为历史上,“桃园结义”之事并没有发生过。

换句话说,刘、关、张三人根本就没有结拜过兄弟!

当刘备还在乡里为起事而招兵买马时,关羽和张飞就已经跟随刘备了。

并且,在刘备充满坎坷的创业之路上,关羽和张飞对刘备一直是不离不弃、患难与共。

这份友谊,让蜀汉的死对头,曹魏的人都不得不佩服,“义为君臣,恩犹父子”。

即便这样,陈寿在《三国志》中也只是以“恩若兄弟”来形容他们之间的关系,丝毫未提及结义之事。

要知道,陈寿是蜀汉旧臣,在《三国志》中一直称刘备为“先主”。

因此,如果有“桃园结义”之事,他必定不会隐瞒。

不仅如此,《三国志》还专门记载了关羽对刘备的称呼。

公元200年,曹操东征,刘备投奔袁绍,关羽被曹操所擒。

曹操久仰关羽大名,对战俘关羽礼遇甚厚并任命他为偏将军,但是关羽一直身在曹营心在汉。

于是,曹操派张辽去问关羽的想法,关羽回答:“刘将军对我恩重如山,我曾发誓要至死追随,我不能背叛诺言。”

关羽称刘备为“刘将军”而不是“兄长”,也从侧面反映了关羽只是将刘备定义为上级与恩人。

而且,几乎所有的官方史书都没有提过刘、关、张三人结义之事。

更何况,就算结义的话,刘备和关羽的年龄也与《三国演义》中描写的不符合。

刘备生于公元161年,而关羽生于公元160年。

这样算下来,关羽比刘备还大了一岁。

所以,即使要结拜,也不是刘备当老大,而是关羽当老大。

当然,结交在相知,骨肉何必亲。

有真情在,就算没有结拜的仪式又如何?

在历史长河的大浪淘沙中,能留给后人的,从来都不是形式。

即便没有被正史官宣过结义,但刘、关、张三人休戚与共、患难相携的情谊,却从未被人们所遗忘。

其实,不仅历代的正史没有记载过“桃园结义”这件事,就连野史和诗歌也未发现有相应记录。

直到一千多年后,也就是宋末元初时,“桃园三结义”的故事才始见记载。

根据现有的资料,最早记载三人结义故事的是宋末元初赫经的《重建庙记》:“初,王(关羽)及车骑将军飞(张飞)与昭烈(刘备)为友,约为兄弟。”

随着民间文学的不断发展,结义的故事不断被丰富发展,慢慢也就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桃园三结义”故事:

关羽因杀了本县县令,逃亡到涿郡,张飞见其仪表不凡,便邀请关羽喝酒。

酒肆中,二人又见刘备气貌非凡,张飞主动上前敬酒搭讪。

酒桌上,三人发现彼此志趣相投,于是相谈甚欢,并乘着酒兴在张飞屋后的桃花园中结为异姓兄弟。

在元代,“桃园结义”的故事进一步丰富,细节更加动人,甚至增加了传奇色彩:

“三人在酒肆喝醉酒后,关、张二人见睡在地上的刘备,其七窍中游出赤练蛇,大为惊异,认为刘备今后必定大贵。

于是酒醒后,三人在城外桃花岭结义,并尊刘备为兄长。”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