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发给有需要的人~运城市申请残疾儿童康复救助须知

2021-08-31 17:58:48 作者: 转发给有需要

精准康复救助为听障儿童打开“有声世界”

静静康复记

记者 范楚乔

近日,记者在运城市残疾人康复中心见到静静时,她正和妹妹开心地玩耍,还不停地喊着不远处的妈妈。这个眉眼清秀、梳着精致发辫的小女孩,看起来和普通孩子一样,只不过,她的两只耳朵上各佩戴着一个助听器。

静静今年5岁,马上就要上幼儿园中班了。虽然她的发音还不够清晰,语速有些慢,但她的语言能力已基本上和同龄的孩子相似。“康复中心的老师教得很好,我们刚来的时候,孩子的听力很差,也不会说话。经过两年的康复训练,她的变化太大了。”静静的妈妈告诉记者。

静静在康复老师闫莉莉的指导下进行康复训练

2岁之前,家人并没有发现静静的异常。“在家和孩子交流时,她只是睁着眼睛看着我们不说话。我们怎么也想不到听力会有问题,以为只是学说话比较晚。直到要上幼儿园时,我们才感到着急。”静静的妈妈回忆道。

意识到孩子可能患有听觉障碍后,家人便带着静静四处求医。最终,静静被确诊为患有重度听力障碍。“当时感觉天都塌了,不敢接受这样的现实。但是为了孩子的人生,我们要想方设法让她尽量和正常人一样。”静静的妈妈说。

2019年9月,妈妈带着静静来到运城市残疾人康复中心进行康复训练。“刚来的时候,静静只会发出‘咿咿呀呀’的声音,不会任何语言。听力师根据孩子的听力情况,为她发放了免费的助听器并进行专业适配。我们老师针对她的听力状况和学习能力,邀请家长共同参与制订了适合她的个别化训练计划。”康复老师闫莉莉说。

从学习察觉声音到辨别声音、听懂语言,再到学发音、学说话,在老师和家长爱的守护和帮助下,静静开始了康复之路。

“有一次上课时我嗓子疼,有些咳嗽。静静听到后,就对我说‘老师,喝水’,还跑过去把我的杯子拿过来,说‘我帮老师接水’。还有一次,她不小心踩到了我的鞋,对我说‘老师,对不起,我帮您擦一擦’。这样的场景很让我感动,也很欣慰。”闫莉莉说。

经过一年半的康复训练,静静的语言能力实现了质的飞跃,也让一直陪伴她康复的妈妈和老师看到了希望。今年上半年,静静已经成为普通幼儿园里的一名学生,接受融合教育。

“现在,静静每天都会来上个别化课程,我们会根据她的听觉及语言水平科学设置课程。她的生理年龄5岁,但听觉年龄只有2岁。接听电话和听电子设备的声音等情况,对她来说还有一定难度,经过不断的康复训练,一定会达到较好的效果。”闫莉莉说。

“静静是3岁才开始进行康复的,比较晚。如果早发现、早干预,孩子的康复效果会更快、更好。”闫莉莉说,“康复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是一辈子的事。静静的妈妈很负责任,我们经常交流孩子的学习和成长情况,她在家里也尽力督促孩子训练,提供良好的家庭训练环境。对患有残疾的儿童,不光是家长和老师要尽力帮他们康复,全社会都应该参与其中帮助他们。”

“党和国家的政策非常好,不仅给孩子发放免费的助听器,提供免费的康复训练,还有餐费等补贴,残联领导也非常关心孩子们的成长。中心还会举办康复知识培训,让家长们学习康复技能技巧。我也在不断学习康复知识,今后继续帮助孩子进行康复。”静静的妈妈说,残障儿童家长承受的压力很大,但遇到问题不能逃避,一定要及时带孩子就医、治疗、康复,让孩子早日回归正常生活,弥补人生的缺憾。

新闻延伸

近年来,根据市残联工作安排,运城市残疾人康复中心以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项目为重点,按照残疾儿童基本康复项目服务规范要求,在思想教育、机构建设、康复人才培养、家长培训、社区康复指导等方面积极开展工作。

该中心细化、量化各项工作流程,对各类残疾儿童进行精细化专业评估、制订并实施个性化康复服务方案。该中心配备了辅助沟通训练仪、数字化智慧训练一体机、听障儿童FM调频语音系统、听力语言康复个别化训练系统等康复训练设备,进一步完善了服务功能,健全了服务措施。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