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法铁军英模风采 (117)|邓春友:做页档案 永不褪色

2021-09-02 09:22:34 作者: 政法铁军英模

优良传统底色:初心如磐

精神诠释

33年,12000多个日夜。邓春友怀着对工作的热忱、对事业的执着,埋头于办公桌前,坚守在档案室里,一丝不苟、充满热情地记载和守护着辽宁检察事业的历史。由于他卓有成效的工作,省人民检察院档案工作连续多年获得先进、优秀称号。

典型语录

在我心中,早就把自己看成一页档案,这页档案不能蒙上灰尘,更不能被功名利禄所玷污,时间越久远,越应该显示出价值。只要机关领导和同事需要,我这页档案将永不上锁、永不褪色。

——邓春友

有多少个节假日是在工作中度过的,他记不清;收集了多少案卷,整理装订成多少档案,他说不清。他始终深爱着并乐此不疲地从事着检察档案工作,将这份平凡的工作做得有声有色。面对领导、同事们的褒奖,邓春友总是谦虚地说:“从事检察档案工作33年,我只是履行了一个档案人、一个检察人的本职而已。”

一诺千金

33年坚守写忠诚

大学毕业后,邓春友被分配到省人民检察院。“目前,院里档案工作亟须加强,特意选了一名档案专业的大学生,你可要好好干啊!”对于第一天到单位的场景和对话,邓春友至今记忆犹新。

“好,我试试看吧。”

“试试不行,干就一定要干好。你肯定能干好!”

“行!”

一句承诺,邓春友坚守了33年,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针对基层检察院极少设置档案专职人员、管理技术不专、人员更替频繁的不利状况,邓春友经常进行对下指导。对那些刚接手档案工作的同事手把手地教,直到弄懂弄通为止。33年的时间里,全省100多家基层检察院都留下了他的印记。

邓春友曾荣获“辽宁五一奖章”,被最高人民检察院评为“全国检察系统优秀档案员”,被国家档案局评为“全国优秀档案工作者”,并荣立个人二等功两次、三等功3次。

使命在肩

一纸一卷注心血

从手工查询到微机检索,再到数字化网络管理,邓春友用辛勤的汗水呵护着他眼中的这些“宝贝”。为了实现档案数字化管理,他要把档案一条一条地录入微机,将材料一页一页地进行扫描,最后将一册一册的档案装盒,把一车一车的档案入库。

“后来科里来了年轻同志,我还是习惯做这些基础工作。我始终觉得这就是我该做的。”邓春友说。2013年,省检察院库存档案开展数字化工作,虽然此项工作以外包服务形式进行,但为了确保工作安全和质量,他仍然不辞辛苦,每日坚持早来晚走,全程跟踪检查,经过半年多的努力,终于高质量地完成了库存档案数字化工作。

“拿接待查档这件日常性的工作来说,每年需要接待几百人次,涉千余件。如果赶上急用材料,哪怕是休息日,只要一个电话我也会马上赶到单位,为同事提供方便。有时来查询的同志提供的检索信息很模糊,我就凭借工作经验帮着梳理查询思路,帮助他们找,直到查档的同志满意而归。”邓春友不觉得这些事情琐碎,正是因为热爱,所以他乐在其中。

严于律己

细微之处显不凡

2000年,省检察院档案工作面临晋升省特级,邓春友一连加班七八个月。2006年年初,邓春友患上了重度静脉曲张,医生说如果再不做手术极有可能导致血栓!在这种状况下,他仍然坚持上班。医生反复叮嘱,妻子苦苦哀求,倔强的他硬是把手术拖到了“五一”假期,术后身体尚未痊愈,他腿上缠着绷带一瘸一拐地硬是要上班,妻子拿他实在没办法,提前为他办理了出院。看着因没得到休养而越发肿胀的伤口,妻子一边擦眼泪一边埋怨:“老邓啊老邓,你这是图啥呀!”这样的工作精神和职业态度无时无刻不感染和激励着身边人,充满了正能量。

来源:辽宁政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