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为什么“讨厌”看残奥会?

2021-09-02 11:22:03 作者: 你为什么“讨

支持他站上赛场的,并不仅仅是对胜利的渴望,而是对生活的追逐,对热爱的追随。

用他的话来说:“当我站在球桌旁,什么都忘了,乒乓球在听我说话。”

02

每个瞬间都震撼人心

与之前的奥运会相比,残奥会并没有引起很多人的关注。

有人说,不敢看残奥会,觉得难受,怕自己一看就想哭。

还有人质疑,让残疾人痛苦比赛,到底有什么意义?

残奥会的意义,也就在于让更多人看到他们生而为人的灵魂。

每一个熬过歧视、不甘、痛苦而走上赛场的残疾人,无疑都是高贵的人类。

如此,现在的你应该明白,为什么残疾人也需要运动会,为什么我们要支持和鼓励他们积极生活,来到大众面前。

黑暗笼罩暗无天地,哪怕只有一束微光的照入,或许也能改变一个人的一生。

当他们不愿展示过去时,收起怜悯探究好奇的眼神;

当他们鼓起勇气勇敢追逐时,也请给予最大的鼓舞和支持。

因为我们仍未得知,究竟需要跌倒过多少次,在内心为自己打气多少次,才有勇气站在世人面前,无视那些探究的眼神,追逐自己心中的光与热!

大概就像是网友的评价一般:

我要这天再遮不住我的眼

我要这地再埋不住我的心

我要这剑斩断这命运的不公

我要我自己创造自己的宇宙

不屈的意志与不朽的身躯,风暴雨霜浇不灭心中的火种。

自强不息,超越自己,他们也是永远的神!

来源:大众书局

【声明:本号为“全民阅读推广”官方公益账号,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阅读时代杂志

残奥会上,残缺和残酷是直接摆在观众面前的。

2015年,中国运动员李茂大跑着跑着义肢突然脱落,他重重摔倒在地,最后单腿跳到终点,精神可嘉,但观众越看越想哭。

“身残志坚”的残奥会叙事,对运动员来说,太残酷,对观众来说,太沉重。

尤其在日常的公共生活中,我们见到的残疾人并不多,当残奥会把他们身体上的缺陷展露无遗,观众再看他们带着残缺的身体奋力比赛,总会升腾起一种于心不忍的感觉。

03

请给他们“强者”认证

而不是“同情”分

该怎么面对残疾人运动员或者身边的残疾人,很多人都还没学会。

而敬佩他们是自己所从事领域中的强者,才是接纳的第一步。

就像看奥运比赛,我们第一关注的不是他们的勇敢和爆发力,而是他们身体的残缺。

当“身残志坚”“感动中国”这种标签成为他们身上唯一的叙事,残疾人的有色眼镜就永远在。

但对于他们来说,他们需要的“强者”认证,而不是“同情”分。

我们看到“单腿骑士”梁贵华,在自行车项目比赛中飞驰,曾两度奥运会摘金,又在东京残奥会中获得铜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