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一篇“国内高风险地区人员严控进京 ”的报道在互联网上引发热议。据媒体报道,北京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陈蓓介绍,在京高校坚持错峰出行,各级各类学校师生原则上不前往境外和国内中高风险地区,继续把握好国内中高风险地区人员进京管理,旅客规模继续实行总量控制,严格实行“14+7”集中医学观察和健康监测,国内高风险地区人员严格控制进京,中风险地区人员非必要不进京。
新冠病毒全球蔓延,多地疫情二次爆发,全球抗疫形势依然严峻,这都在不断地提醒我们,这一场“冬天记忆”并未远去。面对这一次的公共卫生危机,全球公共卫生领域合作困扰重重,我们应当更多地去思考、探讨和创新,更重要的是敞开心扉地互信、合作。本次特别节目聚焦的是全球最紧急的公共卫生议题,希望能够触动及发动全球主要国家直面相关挑战,改善全球治理,共同遏制疫情。
《问答神州》
与世界对话·太平洋未来论坛2020
公共卫生平行论坛
特别节目
吴尊友:现在中国的社会环境是安全的
中国疾控中心首席流行病学专家
吴尊友
吴尊友:现在中国的社会环境是安全的。我国任何一个地方只要发生疫情,不是来源于境外回来的人,就是境外输入的物。
进入冬季以后,全球的疫情变得更加严峻,我国又出现了多起零星、散发的病例;很快就是元旦春节,将会有大量的人员流动,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国会不会发生疫情的大规模反弹?首先,我可以明确地告诉大家,今冬明春,中国不会发生大规模的新冠疫情流行,可能会出现更多的零星散发病例。最重要的是,要防止人群中有感染新冠病毒的人,要做好外防输入的工作。在这些方面,国家已经加大了防控力度,以及对人员的监测力度。
近期,国外已经报道疫苗批准应用了,我们国家的其中一种疫苗,已经完成了三期临床试验。大家很关心,普通老百姓要不要接种疫苗?什么时候能接种上?对于我们国家的情况来看,绝大多数人打不打疫苗问题都不大,因为在我国不会出现大的新冠肺炎流行,但对于高风险人群要考虑接种疫苗,主要包括医务人员、海关、边防、服务业以及从事冷链和境外运输的人员。虽然我国疫苗的三期临床试验已经完成,距离最终上市、应用,可能还得有几个月的时间,所以大家还要耐心等待。
白良:大规模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不能仅仅被当作健康问题来处理
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主席个人特使
东亚地区代表处主任白良
白良:我想简明扼要地和大家分享三点:第一,当今大多数人道主义危机具有持久性,80%的人道主义需求与战争和武装冲突有关。不幸的是,疫情并没有让战争停止。相反,我们看到一些冲突的激烈程度不减反增。现在全球有大概100场武装冲突,涉及60多个国家,还涉及到100多个非国家武装团体。这意味着什么呢?首先,当地的卫生基础设施非常薄弱。所以我们一直呼吁,要遵守国际人道主义法,停止对卫生人员和卫生设施的袭击。对我们来说,要接触到他们、要满足这个群体的需求,是相当困难的。另外,目前有6000万人生活在非国家武装团体的控制之下,这意味着各国政府无法接触到这6000万人。对这些地方的人来说,新冠疫情可以说是火上浇油。这些群体还面临着其它重大挑战,比如疟疾、麻疹、小儿麻痹症等疾病,还有缺水、气候变化、移民等问题。因此,作为一个国际人道主义组织,我们的关注点之一是:希望这些国家不会在全球抗疫中被忽视。这些人口不一定很多,但这些人都身处最脆弱、最偏远、最难接近的地方,这一点必须加以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