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家潘汉典逝世是怎么回事?法学家潘汉典逝世是谁为什么去世?

2020-12-14 11:00:18 作者: 法学家潘汉典

  闻名法学家、我国政法大学教授潘汉典病逝,享年98周岁

  我国政法大学比较法学研讨院教授、特聘博士生导师,我国法学会比较法学研讨会参谋、北京市法学会比较法学研讨会名誉会长、闻名法学家潘汉典先生因病于二零一九年十月26日清晨5时41分去世,享年98周岁。

  潘汉典先生千古!

  潘汉典教授生平

  潘汉典,号宗洵,1920年出生于广东省汕头市。他的祖父潘文铎获翻译进士(翻译科为清朝科举科目之一),官至五品。他的父亲潘澄修,清末结业于广东法政书院,后成为当地有名的律师,曾被选为汕头市律师公会会长。家世布景影响了潘汉典终身的法学之路。

  潘汉典从1948年开端任上海光华大学教授(后改聘为副教授),先后曲折上海光华大学、东吴大学、北京大学、北京政法学院、我国政治法令学会、我国社科院法学所和我国政法大学,迄今已从事法学教育与研讨工作达70多年。假如从潘汉典1943年的获奖论文“我国古代法学思维初探”算起,潘汉典的学术活动现已继续了76年。

  潘汉典为人低沉,很少议论自己。但他终身的法学之路却极为丰厚:许多著作见证了法学在现代我国的脚印。

  受从事律师工作的父亲影响,潘汉典大学就读于上海的东吴大学法学院。相同由于战役,潘汉典入读东吴法学院期间,校园被逼四度迁址:慕尔堂——慈淑大楼——中华工作教育——新寰中学——爱国女中。他的弟子白晟清楚记住,2012年前后,有一次潘先生在学院路校区课后与学生小聚,偶尔忆起抗战时期的肄业困难阅历:1942年正在读大学二年级的潘汉典,得知远在香港的母亲因病去世。因烽火隔绝,乃至未能奔丧。母亲“遗命续学”,他只要含悲苦读,学业一向处于年级前三位,并且把握了英、法、德、日语。提到动情处,老先生不由潸然泪下。

  不管上任于哪个单位,他都没有中止学术研讨。为了研讨需求,潘汉典又自修了俄语和意大利语,前后花费27年时刻,使用了4种意文本,参看了英、美、法、德、日等国出书的《君主论》译本13种,参看了关于马基雅维利思维和生平的意、英、美、德、法、俄、日等国论著17种,于1985年出书了更详尽、精准的《君主论》译本,他也于2012年被我国翻译家协会颁发“翻译文明终身成果奖”。

  潘汉典是公认的当代我国比较法学的奠基人之一。关于比较法在我国的来源,在英、美、法、德、日等国闻名的比较法论著中是缺失的,潘汉典经过对我国客观的历史事实地调查,明确提出《法经》不仅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比较体系的成文法典,并且是国际比较法来源上巨大的成果。从其时所发生的社会作用及这以后在我国法制史上的深远影响来说,它同东西方各国比较法的来源相比较是毫不逊色的,与更早的汉谟拉比法典一道,能够称为东方比较法来源上的双璧。

  潘汉典还曾应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最高人民法院等单位咨询,撰写过若干论文,也曾为现行宪法的“庇护权”概念供给了自己的奉献。

  年近八旬时,他还承受约请出任《元照英美法词典》总审订,与主编和词典工作人员屡次奔赴上海、南京、杭州、合肥等地,寻访和诚邀东吴法学院长辈加盟,后又联络香港、台湾以及美国、加拿大等地熟悉的英美法和罗马法专家,历经含辛茹苦,于2003年出书了业界享有盛誉的《元照英美法词典》,这是倪征燠、姚启型、卢峻、杨铁樑、蔡晋、许之森和潘汉典等东吴学人联袂为我国法学建立的一座丰碑。

  潘汉典先生笔耕不辍,一直坚持研讨,为学界做出了巨大奉献。二零一九年十月,潘汉典先生研读70多年的译本《权力斗争辩》由商务印书馆正式出书,《潘汉典学术精品集》也将于年内问世。诚如潘先生自述“是一位勤勉的学者”,在一本本书之间,在每一次笔尖的起落中,不变的是墨客报国的拳拳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