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现2.5亿年前九峰吐鲁番兽

2021-02-25 14:50:47 作者: 中国发现2.

每个新发现的化石在我国考古史上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含义,近来我国发现2.5亿年前九峰吐鲁番兽,据了解这是现在发现的首个2.5亿年前既在热带又在温带散布的二齿兽类属,这个发现让考古学家非常振奋,想必从它身上咱们能发现更多有含义的前史。那么下面,咱们就跟着见识坊小编一同去了解一下哦~

我国发现2.5亿年前九峰吐鲁番兽

记者24日从我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讨所(中科院古脊椎所)得悉,该所刘俊研讨员最新在内蒙古大青山动物群研讨发现吐鲁番兽属新种化石“九峰吐鲁番兽”,距今约2.55亿至2.52亿年,这也是现在发现的首个2.5亿年前既在热带又在温带散布的二齿兽类属。

我国科学家在古动物研讨范畴这一重要效果论文,近来由国际专业学术期刊PeerJ在线宣布。

刘俊介绍说,大青山即“敕勒川,阴山下”的阴山,最新研讨在大青山动物群二叠系脑包沟组最常见的一种二齿兽类化石中,共新发现包含1个近乎完好的二齿兽类骨架在内的5个个别,将其归入了吐鲁番兽属,并命名为一新种“九峰吐鲁番兽”。

吐鲁番兽是大型的二齿兽类,个别能够到达2米以上,体型巨细适当于现在河马,现在已知其最大头骨长度超越60厘米。它们的头吻部高而陡立,面区布满小坑,前顶骨洼陷,间颞区窄长,前颌骨与额骨相连,侧视可见前颌骨腭面。

最新发现并命名的新种“九峰吐鲁番兽”与之前在新疆发现的博格达种比较,首要特征差异包含:泪骨与隔颌骨相连,鼻骨突明显凸起,犬齿方位相对眼眶前缘更靠后,泪骨向前延伸不及前额骨,前颌骨有背中脊。

刘俊指出,尽管二齿兽类是其时常见的四足动物,有完好的骨架的属种仍是很少,尤其是中到大型的品种。新发现的“九峰吐鲁番兽”正型标本中保存了由50枚脊柱组成的完好脊柱(6枚颈椎、23枚背椎、6枚荐椎、15枚尾椎)。现在看来,二齿兽类脊椎数目介于40-50枚之间,大多数有6枚颈椎、3-7枚荐椎,不超越25枚背椎及15枚尾椎,尾巴都不长。

二叠纪四足动物中,吐鲁番兽是现在仅有被承认既散布在新疆又散布在华北的物种,标明新疆锅底坑组与脑包沟组年代大致适当,归纳研讨比照以为,脑包沟组年代大致为距今2.55亿-2.52亿年。“此前还没有发现(2.5亿年前)既在热带又在温带散布的二齿兽类属,而吐鲁番兽是榜首个。”刘俊说。

延伸阅览:我国发现过哪些很有含义的化石

1、北京猿人头盖骨化石 这个化石的含义无需多言。小时分咱们的都学过,北京猿人的恢复头像令我形象深化。北京猿人生活在中更新世的华北区域,距今与20-70万年。 1929年十二月2日,我国考古学者裴文中在周口店龙骨山山洞里,开掘出榜首个完好的头盖骨化石。

咱们习气地称之为北京猿人,其实他们归于直立人。高星等最新研讨结果以为,北京猿人是直立人的一个代表性的分支,在人类演化史上,尤其是东亚人的来源演化研讨上具有极其重要的位置。

2、许氏禄丰龙 1938年,我国古生物学奠基人,恐龙研讨之杨钟健先生开掘出了我国榜首条恐龙骨雒化石标本——“许氏禄丰龙”。 许氏禄丰龙生活在距今约2亿年的侏罗纪早中期的我国西南部。许氏禄丰龙是我国人自己开掘、研讨、装架的榜首条恐龙,被称为“我国榜首龙”。

3、马门溪龙 1952年,我国发现的最大的蜥脚类恐龙之一,在宜宾市马鸣溪渡头发现其化石,即后来的马门溪龙。由于马门溪龙的化石是在建造工地中出土,因而杨钟健将形式种命名为建造马门溪龙(M. constructus)。马门溪龙生活在距今约1.4亿年侏罗纪晚期提通阶的我国。

1972年发现了合川马门溪龙,1989年发现了杨氏马门溪龙,1993年在新疆发现了中加马门溪龙。马门溪龙在蜥脚类演化史上属中心过渡类型,为蜥脚类恐龙茂盛时期(距今 1.4亿年的晚侏罗世)的前期种属,在侏罗纪末悉数绝灭。 

4、黄河剑齿象 黄河剑齿象,从前出现在小学生的语文课本上。咱们习气称之为黄河象,其实它归于象科剑齿象属。它生活在距今约200万年的更新世。黄河象化石是人们了解甘肃区域的古地舆、古气候的宝贵材料。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