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添加”食品真的更“香”吗?别被有些企业忽悠了

2021-02-26 14:51:10 作者: “零添加”食

  近来,一篇发布于在线学术期刊eFood上的论文将锋芒指向“零增加”酱油,直指部分“零增加”酱油背面藏猫腻:疑似增加外源谷氨酸而未标示。随后,相关酱油厂家辩驳称:“论文定论是不客观、不科学、不公正的。”

  “零增加”酱油引发争议的背面,是近年来在食物界刮起的一股“零增加”风潮,不只是酱油寻求“零增加”,零食也寻求纯天然。“零增加”就必定更安全、更健康吗?对此,华南理工大学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李汴生指出,跟着经济开展和消费需求晋级,食物界盛行寻求天然物质,因而部分企业标示“零增加”,投合了部分顾客的心思,但实践上这也是对食物增加剂的一种误解。

  教授发文质疑“零增加”酱油有猫腻

  1月25日,食物科学及工程范畴世界期刊eFood上发布了一篇由西班牙维哥大学教授肖建波、香港大学教授王明福、澳门科技大学教授伍建林一起署名的论文,对市售的不同品牌13种零增加谷氨酸酱油进行检测,指出4种千禾品牌零增加酱油疑似增加外源谷氨酸而未标示。一时间,关于真假“零增加”的谈论鼓起。

  2月20日,中国食物工业协会发布阐明,指出该论文试验数据程序不规范,试验效果断定短少依据,不能断定零增加谷氨酸酱油真伪。鉴于以上原因,作为规范首要起草人钟其顶博士现已给eFood编辑部提出论文定论正确性的质疑,并宣布要求该论文在期刊撤稿的信件。

  南方日报记者致电被质疑假“零增加”的千禾味业,千禾味业方面邮件回复称:“论文定论是不客观、不科学、不公正的,千禾酱油契合履行规范GB/T 18186酿制酱油国家规范要求,产品是公司科研团队长时间研讨、科学优化的效果。”

  一篇论文引发了“零增加”酱油的轩然大波,背面是酱油“零增加”概念在近年的炽热。记者走进广州某一商超酱油区域,发现打上“零增加”标签的酱油现已占有货架的最优方位。一起会有导购人员上来引荐“零增加”酱油,向顾客介绍其健康、本味等优势。

  作为我国调味品商场的第一大工业,酱油近年来向着高端化、健康化、精细化方向高速开展,消费晋级趋势显着。依据工业研讨机构智研咨询数据,二零一八年高端酱油产品在商场中的占比现已到达25%,商场规模约为75.12亿元。估计到2026年,高端酱油的商场占比有望打破40%。

  其间,“零增加”成为酱油职业最抢手的标签之一。记者发现简直一切出产酱油的品牌都推出了“零增加”产品,如海天零增加头道酱油、李锦记零增加醇味鲜酱油、千禾头道380天等,而打上“零增加”标签的酱油往往比一般酱油更贵。

  “零增加”尚无规范规范

  仔细的顾客或许能够发现,除了“零增加”酱油,市面上还有许多其他“零增加”产品,比方“零增加”酸奶、“零增加”果汁等。尽管都是“零增加”,但各自的内在并不相同,有的“零增加”是不含任何食物增加剂,有的仅是不增加蔗糖,有的是不增加蔗糖、色素和香精。

  跟着“零增加”概念的火爆,商场上也呈现不少质疑的声响。知乎上“零增加的酸奶真的比一般的酸奶好许多吗?”“千禾酱油真的零增加么,宝妈群里有引荐?”“0增加酱油真有那么好?好酱油怎样选”等问题,都有适当的重视度。

  南方日报记者发现,现在市面上“零增加”酱油虽多,却没有相关的国家规范对“零增加”酱油进行规范。中国食物工业剖析师朱丹蓬对南方日报记者表明,企业所谓的“零增加”概念,在没有国家规范背书的状况下,更多是一种噱头。“呈现千禾酱油这样的‘零增加’争议,一方面是企业立异速度比国家制定规范的速度快,两者存在对立;另一方面,顾客的专业知识不能支撑对产品的正确认知,这是另一个对立。在信息不对称的状况下,企业或许打擦边球。”

  相关监管部门也留意到这一状况,对“零增加”标签加强管理。上一年8月,国家商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食物标识监督管理办法(寻求定见稿)》,要求“零增加”“特供”“特制”“特需”等词语都不答应呈现在食物标识上。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