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克称燃料电池是智商税

2021-03-11 17:49:13 作者: 马斯克称燃料

有些朋友对于燃料电池还不太了解,燃料电池就像一个蓄电池,但实质上它不能“储电”而是一个“发电厂”。不过近日马斯克称燃料电池是智商税,马斯克表示燃料电池用在汽车上是一个愚蠢的选择,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马斯克称燃料电池是智商税

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在推特上表示,燃料电池是“智商税”,用在汽车上是一个愚蠢的选择。

马斯克还表示,在他看来,燃料电池就算是用在火箭上也不是很好的主意,但至少不像用在汽车上那么荒谬。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各个国家都在鼓励发展燃料电池汽车,各大车企也正在加大对燃料电池汽车对研发投入。

此前民生证券研报称,当前燃料电池系统成本仍较高,随着生产规模扩大成本将快速下降。根据美国能源部测算,目前电堆成本约120美金/千瓦,当燃料电池发动机年产量达到50万套时,燃料电池电堆及发动机成本可分别下降至19美元/千瓦及45美元/千瓦。

燃料电池行业市场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

一、掌握核心技术的企业将占据优势地位

(一)产业化将近,上游是核心

燃料电池是一种能有效控制燃料和氧化剂的化学反应,并将其中的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电化学装置,是一种把燃料中的化学能转换成电能的能量转换器,被誉为继火电、水电及核电之外的第四种发电方式。

我国燃料电池行业已处于应用示范阶段,扶持政策加码,产业化将近,产业链发展机会巨大。燃料电池产业链可分为三个环节:上游材料、中游集成与下游应用。

(二)上游:技术含量高,膜电极成为核心突破口

上游材料主要包括膜电极、双极板和密封层。其中,膜电极由催化剂、质子交换膜和气体扩散层三大模块构成。膜电极是燃料电池电化学反应最重要的基本单元,它的结构设计和制备工艺技术是燃料电池的关键技术,决定了电池的工作性能。当前,石墨双极板和密封层已实现国产化,但用于乘用车的金属双极板、催化剂、质子交换膜和气体扩散层仅少量生产,几乎被国外所垄断,是上游发展的核心突破口。

(三)中游:电堆自主研发与技术引进并举,已实现量产

中游集成的燃料电池系统由两部分构成:电堆和供气系统。其中国内燃料电池电堆处于起步阶段,国内厂商通过自主研发与技术引进布局电堆领域。

自主研发型企业掌握关键技术,代表企业包括新源动力,其电池电堆应用于轿车,整车用户为上汽,目前已应用于荣威750燃料电池轿车和上汽大通FCV80;神力科技,其电池电堆主要应用于商用车,整车用户包括宇通、福田、申龙、厦门金龙。通过引进加拿大企业巴德拉先进技术,广东国鸿实现电堆量产,其整车用户包括东风、厦门金龙、宇通、飞驰。

(四)下游:企业通过自主研发及并购进军燃料电池汽车

受到国家政策激励,国内车企开始对燃料电池汽车进行研发。国家政策支持下,国内企业厂商开始进行燃料电池技术研发。上海大众“帕萨特”,上汽集团“上海牌”,奇瑞“东方之子”,长安“志翔”等国内车企均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五)长期来看,掌握核心技术的企业将占据优势地位

作为全球少有的掌握膜电极制备和生产技术的企业,巴拉德通过技术转让授权、销售燃料电池模块和膜电极等,根据环球印象撰写并发布的《中国燃料电池行业投资环境及风险分析报告》数据显示,自2013年以来从我国至少获得4.4亿美元收入,其中技术授权收入占1.68亿美元,同一技术多家授权,且不包括核心膜电极技术。巴拉德正是通过锁定核心部件技术,并加大下一代技术研发,凭借技术优势构建壁垒,充分掌握市场导入权。

从我国燃料电池行业现状看,短期内我国以市场换技术、以规模换成本,依靠技术引进快速推进产业化,吸引更多企业进入,后期发展则需靠自主技术进步来推动,通过国产化进一步降本,在全球竞争中掌握主动权,摆脱受制于人的局面。该路径也可从我国锂电池上游四大组件的自主化发展历程中得到体现:从全面依赖海外进口,到通过自主攻关,突破日韩龙头的垄断,达到全球产量与质量前列,迫使日韩产品失势,价格大幅下跌。由此可见,在长期内掌握核心技术的燃料电池企业,终将脱颖而出,占据优势地位。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