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要求确保手机禁入课堂

2021-03-12 14:48:48 作者: 教育部要求确

手机现在成了家长和老师教育孩子的一大难题,很多孩子抱着手机就不舍得放手,沉迷聊天和游戏,成绩一落千丈,小小年纪就开始戴眼镜,那么到底要如何管好学生手机呢?近日教育部要求确保手机禁入课堂,那么老师能够砸学生手机吗?下面就跟见闻坊小编来详细了解一下吧!

教育部要求确保手机禁入课堂

据教育部网站消息,近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开展2021年春季学期近视防控宣传教育月活动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部署在2021年3月开展春季学期近视防控宣传教育月活动。

通知强调,各地要督促学校全面自查,改善视觉环境,不达标的要整改。坚持眼保健操制度。每节课间必须让学生出教室活动、远眺。切实加强手机管理。各地和学校确保手机有限带入校园、禁止带入课堂。

消息指出,此次宣传教育月活动主题为“共同呵护好孩子的眼睛,给他们一个光明的未来”,旨在进一步加强学校健康教育,推动各地和学校全面落实《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营造近视防控宣传教育氛围。

通知要求,各地和学校要紧扣主题、因地制宜,围绕提高爱眼护眼意识、加强近视监测干预、改进学校日常管理、加强手机管理、有效带动家长参与、宣传有益经验做法等六方面活动内容,针对影响视力的重点因素,采取切实管用的措施方法,利用春季学期开学有针对性地部署本地和学校开展近视防控宣传教育月活动。

其中,通知指出,各地和学校要坚持预防为主,宣传近视监测、筛查和干预的重要性,做到对近视的早预防、早发现。学校要严格落实中小学生健康体检制度和每学期2次视力监测制度,配合医疗卫生机构开展视力筛查。引导视力异常的中小学生和幼儿尽快在家长陪护下到医疗卫生机构检查和矫正,对近视进展过快的中小学生进行有效干预,预防发生高度近视。

改进学校日常管理方面,通知指出,各地要督促学校全面自查,改善视觉环境,不达标的要整改。坚持眼保健操制度。每节课间必须让学生出教室活动、远眺。

通知强调,切实加强手机管理。各地和学校要认真落实《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宣传中小学生过度使用手机的危害性和加强管理的必要性,确保手机有限带入校园、禁止带入课堂。家长要加强对孩子使用手机的督促管理,引导孩子科学理性对待并合理使用手机。同时做好作业、睡眠、读物、体质等管理,引导中小学生注重保护视力,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通知强调,各地和学校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互动感强的爱眼护眼科普宣传。坚持公益,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借宣传教育月名义搭车开展商业性活动。统筹好教育、卫生健康等方面力量,合力加强近视防控宣传教育工作。

如何“管好”学生手机?

南昌二中一初中家长则认为,手机是正常的学习和交流工具,根本没有必要“一刀切”。试想,一个完全不能接触网络的孩子,在同学圈里可能会被视为“原始人”,永远游离于话题之外。很难想象这样的校园生活,会带给孩子什么样的影响。一个开放、向上、与时代接轨的正常人际交往圈,是不可能脱离手机和网络存在的。

让孩子做到“随拿随放”的前提,是在互相信任的前提下,赋予他们相应的自由度,而不是因为手机严管政策,诱发他们逮着机会就疯狂“恶补”的可能。一直拥有手机,并能与父母达到默契的孩子,不会对“工具”产生重度依赖。

同时,父母积极参与孩子的校园话题、陪伴出游、共读伴读,也能让彼此放下手机。这位家长认为, 我们要控制的不是手机,也不是网络,而是游戏。除去浅尝辄止的小游戏外,任何大型手游、组队网游,是学生时代的“红线”,要在拥有手机的同时就做出极为认真的约定。

如何让网络的优势真正服务于孩子们的学习和成长?罗颖宏认为应从源头抓起,开发专属于孩子的电子产品,监控未成年人网上漫游的区域,限制软件下载等等,只有杜弊清源,才能更有利于家校共管。

科学管理 注重方法与技巧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