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伊合作计划释放何种信号】驻伊朗大使常华接受《德黑兰时报》、迈赫尔通讯社联合采访
2021年4月5日,驻伊朗大使常华接受伊朗《德黑兰时报》、迈赫尔通讯社联合采访,就中伊关系、中方提出的实现中东安全稳定的五点倡议等回答了记者提问。全文如下:
问:今年是伊朗和中国建交50周年,50年是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有对以往的总结,也有对未来的展望。请您介绍一下中伊友好交往史,以及您对中国和伊朗接下来关系发展有哪些期待?
常:我到伊朗工作近两年时间,深深感受到这个国家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人民热情友好。历史上,两国间往来连绵不断。中伊交往可追溯到公元前2世纪,古丝绸之路打通了中国经波斯通往罗马的交通线。600年前,中国著名航海家郑和七次下西洋,曾多次到过伊朗的霍尔姆兹。1971年8月中伊建交,此后两国政治互信不断深化,务实合作成果丰硕。2016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伊朗,两国宣布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各领域交往合作日益密切。历史证明,中伊关系经受住了国际风云变幻考验。两国坚定支持彼此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支持两国维护自己选择的发展道路。新冠疫情暴发后,中伊两国人民始终同舟共济、守望相助,为国际抗疫合作树立了榜样。王毅国务委员兼外长日前访伊期间多次强调,无论世界局势如何变化,中方发展中伊关系的意愿都不会改变。今年是两国建交50周年,中伊友好必将继续沿着两国领导人所明确的方向,站上新的历史起点,开创新的精彩篇章。作为驻伊朗大使,我的主要职责就是落实两国领导人达成的重要共识,推动中伊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健康稳定发展。
问:王毅先生访问伊朗期间,同伊朗外长扎里夫共同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全面合作计划》,其重要意义是什么?有人认为,该计划包括两国在铁路和公路运输、炼油厂、石化产品、汽车制造、油气项目开发、环境保护、知识型企业等领域合作。但是,也有人认为该计划只是为上述合作制定了蓝图?您如何看待这一问题?
常:去年10月扎里夫外长访华,此次王毅国务委员兼外长成功访伊,体现出双方均高度重视并具有推动中伊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继续发展的政治意愿。此次访伊期间,王毅国务委员兼外长分别会见了鲁哈尼总统和最高领袖顾问拉里贾尼,并同扎里夫外长举行了深入、友好的会谈,双方围绕双边各领域合作、国际和地区问题进行广泛交流并取得了积极成果。2016年1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伊期间,中伊发表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其中就指出,考虑到双方积极发展双边关系的意愿、经济互补性以及双方在能源、基建、工业、技术等领域的合作,双方同意就达成25年全面合作协议进行必要沟通和磋商。经过沟通商谈,不久前,中伊双方就全面合作计划内容达成一致。3月27日王毅国务委员兼外长同扎里夫外长共同签署。中伊全面合作计划重点是挖掘两国在经济、人文等领域的合作潜力,规划长远合作前景和路径,不包括量化的具体合同或指标。这将为中伊未来合作提供宏观框架。我们相信,中伊全面合作计划不仅将造福两国人民,也将为维护地区和世界和平作出中伊贡献。
问:考虑到西方国家曾多次向中伊这样的独立国家施压,签署计划的时间向西方释放了怎样的信号?
常:近年来美国退出伊核协议、重启对伊制裁给中伊务实合作造成了困难和障碍。中方始终坚持以实际行动坚定维护与伊经贸、能源等领域的正当合作,并积极推动国际社会保障伊方正当的经济红利。我们认为,单边制裁和霸凌行径不得人心,也注定不会持久。中伊资源禀赋和合作优势互补性强,我们将着眼长远,克服困难,秉持合作共赢理念,加强发展战略对接,继续深化各领域互利合作,实现共同繁荣。
问:计划是否包括加强人文领域内容,特别是两国媒体领域合作?
常:计划为中伊未来合作提供宏观框架,当然包括人文领域内容,媒体交流合作是重要的方面。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指出,国家关系发展,说到底要靠人民心通意合。我们中国人说:“人之相知,贵在知心。”波斯谚语则说:“人心之间,有路相通。”中伊友好关系源远流长,近年来两国人文交流也日益密切。文化、科学、艺术、电影等各领域交流不断深化,友好协会、媒体、高等院校合作得到加强,越来越多的两国公民赴彼此国家旅游、经商、求学。伊朗政府2019年实施对中国公民单方面免签入境政策,为来伊旅游的中国公民提供了极大便利。前不久,两国签署了经典著作互译出版备忘录,未来5年内,双方将共同翻译出版50种两国经典著作,为两国读者和人民奉献更多优秀精神文化产品。两国将继续加强人文交流,让中伊友好薪火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