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CC评估报告指出,要实现把升温控制在1.5℃之内的目标,到2030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需要比2010年减少40%—60%,到2050年二氧化碳的净排放量为零,即实现碳中和。根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最新发布的报告,目前全球已有127个国家和地区做出了碳中和承诺。
“如果不管控温室气体排放,全球气候系统将进一步变暖,进而导致地球系统丧失恢复力,进入‘热室地球’这一不稳定状态,全球自然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面临的气候风险加剧。”中国科学院院士秦大河表示,“针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深远影响和潜在风险,全世界急需迅速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通过发展低碳清洁能源、增加碳汇以及改变生活方式等,进一步促进可持续发展。”
极端天气事件频发或成常态
2月13-17日,冬季风暴“乌里”袭击了北美大部地区,使得美国有75%的土地被白雪覆盖,超过550万家庭断电停电。
这并不是偶然事件。在全球变暖背景下,近年来全球极端冷事件时有发生。2014年美国纽约出现118年来最低温;2016年美国强冬季风暴“乔纳斯”;2016年韩国南部极端寒流;2018年1月,美国东海岸爆发性气旋影响打破近百年来最低纪录;同年3月初,极端寒流横扫欧洲;2019年2月哈萨克斯坦最低气温跌破-40℃。
而在遥远的东半球,我国也不例外。2008年,出现百年一遇低温雨雪冰冻天气;2016年1月下旬的极寒天气,过程降温超过6℃的面积达到786万平方公里,67县市日最低气温突破历史极值;2021年1月7日,受寒潮天气影响,用电需求快速增长,国家电网经营区最高负荷达到9.60亿千瓦,日发受电量达到201.91亿千瓦时,均创历史新高。大范围极端冷事件,给交通、农业、能源等带来巨大挑战。
“全球变暖致使气候更加不稳定,极端冷暖事件频繁发生且强度增大或已成为常态。”周兵强调,特别是大范围极端天气事件给生活、生产带来了严重影响,更需高度重视并加强防范和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