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大国有银行已经开始推广数字人民币货币钱包。在国有银行营业网点中,客户只需要提出申请,便可以申请白名单,在央行数字人民币APP中以设立银行子钱包方式参与测试。
数字人民币公开大规模测试始于去年10月,目前仍在进行中。数字人民币定位M0,由商业银行提供兑换数字人民币的职能。海通证券分析指出,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对数字货币进行研究和调研,一方面,相关的算法和技术的研发测试将保持高速发展并带动金融科技革新;
另一方面,法律法规和推行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正逐步完善;数字货币的广泛应用趋势已开始明晰,未来将带动数字钱包以及相关数字货币流通系统建设的需求提升。
相关标的
飞天诚信(300386)开发的数字货币硬件钱包产品JuBiter Blade支持BTC、ETH及ERC-20等多种数字货币。
神州信息(000555)参与了某国有银行的DCEP测试及相关推广工作,涉及加密数字货币的电子支付场景,公司完成了自有知识产权的数字钱包系统的研发。
信息发展(300469)组织专门的团队对数字货币的相关技术进行了跟踪研究,包括硬钱包冷钱包双离线支付等。
相关阅读:
近年来,关于数字货币的研究和实践成为经济金融领域越来越重要的一个热点问题。一方面是以比特币为代表的区块链社区私人数字货币交易和以天秤币(LIBRA)、USDCUSDT为代表的以协会组织名义发起的稳定币所兴起的轩然大波,另一方面是以中国、瑞典等国家中央银行为代表的国家队发起建设央行数字货币体系的热浪。比特币从诞生至今已12年时间,尽管尚未进入日常流通领域,成为名副其实的“一般等价物”,但其价格不断创造奇迹。央行数字货币从其概念的出现到实际产生也只有6年左右的时间,目前世界上已经有十数个经济体尤其是一些大型经济体高度关注,中国无疑走在前列。本文仅就央行发行数字货币的动因、数字货币的使用环境做简要分析,试图在未来加以验证这种判断的可信性。
中央银行发行数字货币的动因
电子支付方式对央行现金支付的挤出效应。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尤其是智能手机的迅速推广应用,非银行类支付服务机构乘势而上,在“中央银行—商业银行—社会公众”支付链中插入了第三方支付服务。第三方支付机构由于分享了传统上只有银行才具有的资金账户开立、维护等特权,使得电子钱包、预付卡、预存账户大量涌现,从而促进了货币的电子化发展。到这个阶段,货币的“三位一体”功能发生了大的分离(见表1)。支付手段表现为:中央银行现金、存款准备金;银行存款(账户);支付账户、零钱包;民间数字货币;稳定币之数字券款。记账单位主要分为法币、私人加密货币。价值储存功能则相应分为国家信用、银行信用、企业信用、智能合约(非信用)、法币准备金。从结算最终性考察,只有央行货币和比特币是终结性的,即货币的发行人无义务将持有人持有的此类货币兑换成其他资产或锚定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