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要征服阿富汗的是当年号称“日不落的大英帝国”,1838年2月,一支由2.1万英印军队(主要成员是英国在印度殖民地征用的雇佣兵)和3.8万民夫(也基本上是印度人)、3万头骆驼,对阿富汗发起第一次入侵。当年的八月六号,英军占领阿富汗的首都喀布尔。英军留下了八千军队,结果却在遭致当地民众的激烈反抗,不得不撤出。却在撤退的路上,被各路义军所包围,军队及后勤人员共有1.65万人,除一名军医脱险逃出战场,其余被全歼。
1800年英国将包括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在内的南亚次大陆变为殖民地,这里也成为大英帝国最重要的殖民地,被视为英女王王冠上的明珠。说印度是除了英国本土之外,大英帝国最为重视的殖民地,也不为过。因此,英国对印度的战略安全一直非常重视。
也是在19世纪,随着俄国的扩张,今天的中亚五国已被纳入版图,俄国很希望获得更多的出海口,在印度洋沿岸建立一个稳定的俄国海军基地和出海口,也是俄国非常想要的。因为这一时期,印度洋几乎是大英帝国的内海,如果俄国能够得到一个稳定的基地,那么就可以对冲英国在印度洋上的霸权。
为此,俄国曾有一个联合伊朗,通过征服阿富汗而进入印度的计划。但是,因为当时的伊朗外交政策摇摆不定,朝秦暮楚,今天倾向于英国,明天倾向于俄国,英国和俄国都在极力拉拢伊朗,使俄国未能将这一计划付诸实施。
正是因为英国和俄国围绕着印度的庞大战略计划,阿富汗作为中亚的中心,其战略地位显得格外重要。俄国占据阿富汗,就能够直接威胁印度。英国占据阿富汗,就能够锁死俄国通往印度洋的陆上通道,同时还可以掩护印度的安全。
恼羞成怒的英国当局当然不肯善罢甘休,又出去了几万军队第二次占领阿富汗喀布尔,还纵兵抢劫烧掠3天,却在一个月后,不得不再次撤出,因为阿富汗当地武装频频对其进行骚扰,占领军不敢继续呆在阿富汗了。英国的两次入侵,均受到重大缺失,其军队及民夫共有约三万多人死在阿富汗战争中,财政损失1.5亿英镑,是英国当时一年半的财政收入,就这样消耗在这片山地穷国。1979年,前苏联也是出去十万大军入侵阿富汗,控制并占领喀布尔,却在之后的十年里,饱受各个游击队的袭击和骚扰,损兵折将,还为此背上巨大的财政包袱。而美国及西方国家还有中东的阿拉伯国家,都向游击队提供武器及金钱的支持,导致苏军有几万人在阿富汗战场上死伤,最终实在无法在阿富汗获得利益的前苏联撤军了。阿富汗人的强悍战斗力,再次让世界感到惊奇!
所以,整个十九世纪后半期,国际政治斗争的主线实际上就是,俄国想要冲出大英帝国的包围圈,而英国则千方百计围堵俄国,双方为此勾心斗角,明争暗斗。无论俄国与土耳其的战争,还是英国与阿富汗的战争,实质上都是英俄之间的斗争。
顺便说,也是在19世纪后半期,俄国在中亚打不开局面的情况下,希望通过新疆、西藏而威胁印度,英国则通过向西藏渗透,为印度建立一道缓冲带,这也是英国在19到20世纪之交加强了对我国西藏的入侵强度的根本原因,其战略理论便是所谓的缓冲带理论。
一战后,沙俄帝国覆灭,苏联建立,但苏联完全继承了沙俄时期的领土地盘,而且,在战略上也很大程度上继承了沙俄时期的战略。原因很简单,地缘战略是决定性的,并不因为意识形态变化而有太大变化。
更重要的是,随着二战后英国霸权在全球范围内的衰落,苏联则进入更为强大的时期,其综合实力远远超过沙俄时期的俄国。并且,苏联比沙俄时期在国际战略上表现得更为积极主动,富于进攻性。在冷战时期,继承了大英帝国全球霸权的美国,也接过了大英帝国继续围堵苏联的使命。
在英国退出南亚次大陆之后,印度一分为三,苏联继续向印度洋扩展其势力,试图在印度洋沿岸建立稳固的军事基地和出海口。正是因此,苏联才入侵了阿富汗,并陷入阿富汗战争泥潭长达十年之久。在苏联入侵阿富汗时期,美国大力资助和支持阿富汗国内的反苏联势力,其中就包括本拉登。
苏联并未彻底征服阿富汗,最终铩羽而归,苏联也在几年后轰然倒塌,众多民族国家从苏联分裂出来,建立了独立的民族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