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打疫苗入诚信记录是真的吗

2021-08-19 11:53:22 作者: 不打疫苗入诚

近日湖北鄂州发布的一个通告引起了大家的关注,通告中表示要求居民必须应接尽接,并且表示对无故不接种新冠疫苗人员,纳入个人诚信记录,这消息一出来网友们就会疑惑了,难道现在打疫苗成为强制性了吗,不打疫苗入诚信记录是真的吗,不打疫苗会限制出行吗,那么接下来大家就随见闻坊小编一起了解看看~

不打疫苗入诚信记录是真的吗

据科技日报消息,8月15日,湖北省鄂州市鄂城区疫情防控指挥部发布《关于实施疫苗接种攻坚“清零”行动的通告》,要求居民必须应接尽接,全区12至17岁未成年人和18岁以上无禁忌症人员,从即日起10日内做到“应接全接”。对无故不接种新冠疫苗人员,纳入个人诚信记录。

当前,面对来势汹汹的德尔塔病毒,全国新冠疫苗接种工作仍在加速推进。根据国家卫健委消息,截至8月10日,全国新冠疫苗接种超18亿剂次,多地已经启动12-17周岁人群接种工作。

但纵然在这一大背景下,“对无故不接种新冠疫苗人员,纳入个人诚信记录”的做法,还是值得商榷。

事实上,此前一些基层地方也出现过强制或半强制推进疫苗接种的做法。比如,个别地方规定未接种疫苗者不能进商场、医院等公共场所。这类做法不仅引发社会质疑,也被相关部门及时纠偏。

如国家卫健委疾控局就重申,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应遵循“知情、同意、自愿”的基本原则,并对个别地区出现的过激做法予以指导和规范。而在此之前,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也明确表示,个别地方在疫苗接种工作中出现了简单化,甚至“一刀切”的情况,必须坚决予以纠正。

当然,从抗疫经历来看,鄂州一些地方在推进疫苗接种上的“清零”决心,未尝不能理解。如去年武汉疫情最严重时,鄂州就是疫情影响最大的地方之一,其确诊人数位居全省前列,感染率甚至仅次于武汉。最近这轮新疫情,鄂州也出现了多例确诊病例。有了上述“前情”,鄂州一些地方在推进疫苗接种上表现出更强烈的使命感乃至急迫心情,不应被苛责。

事实上,“应接尽接”与自愿原则并非二元对立的关系。国家卫健委就曾明确要求,疫苗接种工作应坚持“应接尽接”和自愿原则相结合,在充分告知的基础上,引导并鼓励群众积极接种、主动接种。

因此,各地在推进疫苗接种工作中,要注意方式方法,注意不要搞扩大化,不要搞“株连”。如何在尊重个人权利与推进疫苗接种工作之间做好取舍,考验的是各地的治理智慧。

应该看到,社会疫苗接种率到了一定水平后,要继续提升势必面临更大的压力。它的影响因素,包括疫苗安全常识的普及是否到位,相关接种服务是否足够人性化,以及个人化因素。

所以,各地在引导公众接种疫苗的过程中,要充分理解这类因素,有针对性地及时做好科普与解读。如此,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公众对疫苗接种工作的疑虑,也不会制造新的矛盾,进一步提升疫苗接种率。

依照法治原则,越是到抗疫相持阶段,越要重申疫苗接种自愿原则,以更积极的引导和鼓励来推动“应接尽接”。而这其中所涉及的问题殊为复杂,因此各地在执行的过程中要做到精细、精准地解决问题,要以更多的柔性举措来推进相应工作的进行。唯有如此,疫苗接种工作才能长久、可持续,且不会带来新的社会矛盾。

当然,在接种率持续上升的当下,“全国新冠疫苗接种超18亿剂次”这个事实已然可以打消很多疑虑,而对疫苗的科学性也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检验。因此,一些可以接种但却选择观望的公众,或许是时候打消这些疑虑了,尽快接种疫苗。

2021年不打新冠疫苗会怎么样?

不打新冠疫苗感染新冠肺炎的几率会增大,而且可能还去不了公共场合,因为这里人较多,会检查你有没打过新冠疫苗,打了的才能让你进去。像江西的两个地区,浙江的两个地区及陕西一个地区等地相继发布通知,从7月下旬开始,原则上不允许没接种新冠病毒疫苗人员(禁忌症者除外)进入医院、超市、学校、车站等重点公共场所。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