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六品:
文职:左右春坊赞善、翰林院修撰、光禄寺署正、钦天监满蒙五官正、汉军秋官正、和声署正、僧录司左右阐教、道录司左右演法、布政司阅历、理问、运判、直隶州州同、州同、土州同;
武职:内务府六品兰翎长、六品典仪、卫千总、安慰使司副使;
正七品:
翰林院编修、大理寺左右评事、太常寺博士、国子监监丞、内阁典籍、通政司阅历、知事、太常寺典籍、太仆寺主簿、部寺司库、戎马司副指挥、太常寺满洲读祝官、赞礼郎、鸿胪寺满洲鸣赞、京县县丞、知县、按察司阅历、教授;
武职:城门史、太仆寺马厂协领、把总、安慰使司佥事;
从七品:
文职:翰林院反省、銮仪卫阅历、中书科中书、内阁中书、詹事府主簿、光禄寺署丞、典簿、国子监博士、助教、钦天监监灵台郎、祠祭署奉祀、和声署署丞、京府阅历、布政司都事、盐运司阅历、直隶州州判、州判、土州判;
武职:七品典仪、盛京游牧副尉;
正八品:
文职:司务、五经博士、国子监学正、学录、钦天监主簿、太医院御医、太常寺律郎、僧录司左右讲经、道录司左右至灵、布政司库大使、盐运司库大使、按察司知事、府阅历、县丞、土县丞、四氏学学录、州学正、教谕;
武职:外委千总;
从八品:
文职:翰林院典簿、国子监典簿、鸿胪寺主簿、钦天监挈壶正、祠祭署祀丞、神乐署署丞、僧录司左右觉义、道录司左右至义、布政司照磨、盐运司知事、训导;
武职:八品典仪、委署亲军校、委署前锋校、委署骁骑校;
正九品:
文职:礼部四译会同馆大使、钦天监监侯、司书、太常寺汉赞礼郎、按察司照磨、府知事、同知知事、通判知事、县主簿;
武职:各营兰翎长、外委把总;
从九品:
翰林院侍诏、满洲孔目、礼部四译会同馆序班、国子监典簿、鸿胪寺汉鸣赞、刑部司狱、钦天监司晨、博士、太医院吏目、太常寺司业、工部司匠、府厅照磨、州吏目、道库大使、宣课司大使、府税课大使、司府仓大使、巡检、土巡检;
武职:太仆寺马厂委署协领、额定外委;
未入流:
翰林院孔目、都察院库使、礼部铸印局大使、戎马司吏目,崇文门副使、典吏、土典吏、关大使、茶引批验所大使、盐茶大使、驿丞、土驿丞、河泊所所官、道县仓大使;
武职:百长、土舍、土目。
关于上述的各等第需求作必定的阐明和弥补:
以上所列的职官并不完全,特别是短少清末实施新官制后的等第等次。别的像京官、外官,也是相对而言,比方作为虚衔的太师、少师、太子太傅、太子少傅,既能够加在京官大学士、尚书、侍郎身上,也能够加在外官总督、巡抚身上。
有的职官,在品衔上前后曾有不少改变。如内阁大学士,初定满洲一品,汉人二品,后来两者均为正二品。顺治十五年七月,清廷更内三院为内阁,大学士加殿阁衔,但等第却降为正五品。康熙六年,满洲官员康复顺治十四年曾经定制,而汉官则到康熙九年才又得到正二品的方位。雍正八年升正一品。
又如各部尚书,最早是满洲一品,汉人二品,顺治二年改为正二品,康熙六年复定满洲为一品,九年又改正二品,雍正八年升从一品。
相似这样的变化,在中心各部院寺监中也多少有过。还有一些官员的等第调整,是为了使上下次序愈加合理,如将知府由正四品降为从四品,是要理清道和府的联系。高一级的道员定为正四品,位置稍地的知府,当然不能与之并列了。
又,上面所列的总督正二品、巡抚从二品,这是指的本职品衔。因为清代总督例兼兵部尚书衔,巡抚兼兵部侍郎衔,这样才得有从一品和正二品的头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