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官员的品级、爵位和俸禄!清朝后期的贪腐是如何造成的?

2020-12-30 13:48:39 作者: 清朝官员的品

  清代还有少量职官在品衔上不分正从,像翰林院庶吉士照七品官食俸,钦天监天文生照九品官食俸;又有七品小京官,七品、八品、九品笔帖式。曲阜孔庙三品至九品执事官,也无正从之别。

  从清代的品衔准则中能够看到,除荣誉性的加衔,和一些比较特别的如笔帖式和孔庙执事外,职和级是连在一起的,必定的官职便由必定的等第,一般时不能分隔的。至于有些在本职之外,再授加衔,首要是为了加剧权势,而不是职衔别离。

image.png

  再来讲一下世爵准则

  清代的官职和爵位往往是一起存在的,一般称为“世爵”。清代的世爵准则,在关外时期已出初具规模。太祖天命五年(1620),“论功序列五爵”。太宗天聪八年(1634),设公,一、二、三等,昂邦章京、梅勒章京、札兰章京、牛录章京诸等次。顺治元年加封公、侯、伯、子、男世爵。

  乾隆元年(1736)对比汉称,设轻车都尉、骑都尉、云骑尉。至乾隆十六年(1751),定世袭七品官为恩骑尉,然后确立了九级二十七等世爵制。分别是:

  公,分一至三等公,超品;

  侯,分一等侯兼一云骑尉,一等至三等侯,超品;

  伯,分一等伯兼以云骑尉,一等至三等伯,超品;

  子,分一等子兼一云骑尉,一等至三等子,正一品;

  男,分一等男兼一云骑尉,一等至三等男,正二品;

  轻车都尉,分一等轻车都尉兼一云骑尉,一等至三等轻车都尉,正三品;

  骑都尉,分骑都尉兼一云骑尉和骑都尉二等,正四品;

  云骑尉,正五品;

  恩骑尉,正七品。

image.png

  上面所列的世爵,以云骑尉作为基础等第,今后凡有军功或其他功劳,或原袭父祖世爵,自己又因功得爵,都能够兼并加等进袭。如合两云骑尉即可进至骑都尉,再加一云骑尉则为骑都尉兼一云骑尉,如此递算,积至二十六次,便是一等公。

  爵位的秉承有两种,一种是世袭罔替,即所得爵位后代可年代秉承,由朝廷颁发诰命,归于特典;一般的世爵均定有秉承的次数,一般是每代减一等,最终赏给恩骑尉,并世袭罔替。但若因军功得世爵而非阵亡,或因伤亡得世爵,袭次结束,世爵也就撤销,不再给予恩骑尉。

  在清代,颁发世爵的,开端多以军功为主,并且明显地倾向于八旗世家。雍正二年(1724),清廷赐明裔朱之琏一等侯,八年(1730)十月,又以张廷玉、蒋廷锡“赞襄机务,公正无私,稳重周详,事事退让”,各赏一等轻车都尉世职,是为汉人文职人员获得世爵的开始。

image.png

  后来,乾隆帝在翻阅《圣祖实录》时,有感于平定三藩时,将军张勇、赵良栋、王进宝的功劳,以及进剿噶尔丹战役中孙思克等人的赫赫战功,乃公布谕旨,允许他们的后代在袭爵时,可得世袭罔替的膏泽。这是绿营将领世爵有世袭罔替的先例。

  及至清末咸丰、同治今后,因为八旗戎行完全迂腐,清廷在打压太平天国起义中,不得不更多地仰仗各地防军的力气,所以,汉官中获得世爵的人数越来越多。如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人皆封侯爵,假如以等第而言,他们三人都是超品。

  最终说说正俸和养廉

  正俸

  清代职官的俸禄,是依照等第核算的,不分正从。详细如下:

  一品:银180两,米180斛;

  二品:银155两,米155斛;

  三品:银130两,米130斛;

  四品:银105两,米105斛;

  五品:银80两,米80斛:

  六品:银60两,米60斛:

  七品:银45两,米45斛;

  八品:银40两,米40斛:

  九品:银33两,米33斛:

  未入流:银31两,米31斛。

image.png

  从雍正年间起,鉴于京官短少额定的陈规,日子困难,所以下旨给予京官双俸(米不变),这便是所谓的“恩俸”。像高级官员,如大学士、尚书、侍郎等俸米也加倍给予。文武职官的俸禄,每年是依照春秋两季发放的,春秋以正月二十日为限,秋季以七月二十日为限,一般都由各衙门总领后,再逐一发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