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儿子成群,为何朱标病逝之后要选孙子做继承人?

2020-12-31 13:15:59 作者: 朱元璋儿子成

  为何朱标病逝之后要选孙子做承继人?下面小编就为咱们带来具体的介绍,一同来看看吧!

  洪武二十五年,公元1392年,大明王朝榜首位太子朱标病逝。

  朱标出世时,朱元璋现已27岁了,这在其时肯定归于“晚育”的大龄青年。正由于此,朱元璋对朱标抱以极大的希望,让他跟从宋濂、李善长、徐达等人学习。

  从公元1364年,朱元璋称王时起,9岁的长子朱标就成为他的榜首顺位承继人。

  而朱标也不负希望,他温文儒雅,慈仁周到,颇具儒者风仪。假如前史可以改写,朱标定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守成之君。

  但是,前史没有假定。朱标身后,朱元璋没有挑选自己年富力强的儿子们,而是直接跨过他们,将皇位传给了几乎没有任何工作经验的皇太孙朱允炆。

  这种跨过第二代,直接传位第三代的方法,让许多现代人很是不解。

image.png

  朱元璋的儿子们都是当打之年,他为何要传坐落一个生于深宫、善于妇人之手的毛头小子呢?

  其实,从其时人的视点来看,这恰恰是十分入情入理的组织,却是咱们这些现代人自作多情了。为什么这么说呢?

  朱元璋树立大明后,有感于两宋时期中央集权可一旦全国有变、皇室即被孤立的局势,决议从头搬出现已被废止了数百年的分封准则,他要分封朱姓后代为王,一起捍卫朱家江山。

  而从另一个视点来看,朱元璋决议分封诸王,就等于确认了严厉的宗法次序。中国古代宗法制的根底,便是要实施“嫡长子承继制”。

  具体来说,朱标被册立为皇太子,其他皇子被封为亲王。皇太子长子是皇太孙,而亲王的长子要比及10岁后再被立为王世子,亲王其他年满10岁的儿子则被封为郡王。再往下,郡王的嫡长子再被立为郡王世子,非嫡长子则被颁发镇国将军。

  总归一句话,在十分抱负的条件下,依照这样严厉的宗法准则,皇位只能在朱标及其长子长孙们手中传递,而朱元璋其他儿子的后代们,最多只能做到藩王。

image.png

  如此一来,尽管不能确保最优异的人承继皇位,但却就能很好的处理王朝的皇位承继问题。先皇帝身后,再由谁来当皇帝,几无争议。

  不过,为了朱家全国可以国泰民安,朱元璋也给予了其他儿子们强壮的特权。

  藩王们在自己的封地上建有王府,他们可以任免自己属地之内的官员,可以在封地内自在裁量、生杀予夺,甚至连朝廷也不能干与。

  更为重要的是,他们手中还握有军权。由于明初北元的要挟尚在,朱元璋将军权下方到各个藩王手中,尤其是建国于长安的秦王、建国于和平的晋王、建国于北平的燕王,都具有适当雄厚的实力。

  而后来朱元璋逐渐消除了勋绩旧部后,本来他们所把握的军权,也搬运到了藩王们的手中,这就让藩王的实力进一步做大。

  尽管朱元璋也用心良苦的教育儿子们要谨守本分,可屁股决议脑袋,实力决议野心,藩王们必然会由于军力过大,而成为对立朝廷的离心力气。

image.png

  其时朝中的有识之士,也早已预感到分封制的坏处。洪武九年,叶伯臣上书朱元璋,直陈分封之弊:

  “臣恐数世之后 , 尾大不掉,然后削其地而夺之权,则生触望, 甚者缘间而起,防之无及矣......何不观汉、晋之事乎 ? ”

  叶伯臣以西汉“七国之乱”和西晋“八王之乱”的前史教训,提示朱元璋,削藩要趁早!

  可没想到的是,朱元璋居然以为叶伯臣在搬弄是非,将其坐牢处死。从此今后,再无人敢提削藩。

  直到洪武末年,当朱元璋目击藩王的实力太大,现已给皇权构成要挟时,他才决断采取了一些应对办法。

  而敏捷的立朱标的长子朱允炆为皇位承继人,便是其间最为重要的一环。他要让儿子们,断了皇位的念想。

image.png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