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旗籍是什么?旗籍可以改变吗?

2020-12-31 23:44:44 作者: 清朝的旗籍是

  但特例仍是有的,如清高宗的慧贤皇贵妃高佳氏一族在高佳氏晋封贵妃之后,清高宗就曾下旨高氏全族出包衣、改高氏为高佳氏。但高佳氏一族彼时并没有取得独自编制为一个牛录的待遇,并且清高宗还特别警告自己的岳父高斌:“此系私恩、不行恃也!”换言之,这仅仅是清高宗的私家膏泽,不是国家层面天经地义的工作。当然,即使清高宗彼时不给高氏宗族抬旗,在高佳氏成为皇贵妃之后,也仍是要给他们抬旗的。

image.png

  除了外戚之外便是功臣了。关于一些立下了严重勋绩的旗下功臣,皇帝们往往也会经过抬旗进行拉拢。如清世宗雍正帝就从前给年羹尧、田文镜抬旗,由“下五旗”汉军抬入了“上三旗”汉军。清高宗也从前将名将阿桂由“下五旗”满洲抬入了“上三旗”满洲。除此之外,“跨编制”抬旗的状况也是存在的,如清初的闻名奸细洪承畴,清太宗皇太极将其编入了镶黄旗的包衣牛录,顺治年间清世祖为了照料洪承畴的所谓脸面、将他由包衣牛录改编入了 汉军牛录。尽管清朝官方并没有确定洪承畴的这一次旗籍变更是抬旗,但现实上这便是抬旗!

image.png

  有抬旗就有降旗,降旗不是膏泽而是一种处置。在旗的大臣犯事了,将其由“上三旗”降为“下五旗”;关于一些因功抬旗的旗下功臣,在犯事之后打回客籍同样是一种降旗处置,这些都是比较常见的。将犯事的旗下大臣由从属满洲牛录降为从属蒙古牛录、汉军牛录,乃至包衣牛录实践上也都是能够的,尽管不常见,但也不是肯定没有……

image.png

  出旗为民

  除了前面提到的那些,还有一类十分特别的集体,那便是出旗为民的汉军。精确说这类人现已不能称之为改动旗籍了,由于出旗为民之后他们现已不在旗了!乾隆年间,由于八旗人口敏捷滋长,国家财政负担旗人供养现已比较费劲了。为了给八旗满洲供应更多的兵额处理供应问题,清高宗命令部分八旗汉军出旗为民、自谋生路。 彼时,不少驻守各地的八旗兵中的汉军也不得不改入绿营!所谓出旗为民名义上是“自愿”,但实践上便是一种强制性行为,被出旗为民的汉军底子没有挑选的权利。

image.png

  清朝旗人旗籍的改动大体便是这样几种状况。当然,在那个皇权至上的年代,皇帝想要将一个一般汉民编入八旗也不是什么做不到的工作,不过便是操作层面的问题算了!清宫档案中关于清高宗生母孝圣宪皇后钮祜禄氏的记载就呈现过钱氏和钮祜禄氏两个版别,清朝官方给出的理由是履懿亲王胤祹误记、滕录者耳食之言,胤祹还因而受到了降爵处置。

image.png

  孝圣宪皇后是胤祹的四嫂,小叔子连嫂子的姓氏都能记错,并且下面的人居然会耳食之言,显然是不太可能的!个人认为,很可能孝圣宪皇后本就姓钱,要么是汉女、要么是包衣汉姓(包衣汉姓抬旗便是了,底子无须如此大费周章,个人认为很可能便是汉女),后来清世宗为了照料自己和密立皇太子清高宗的脸面,进行了人为操作,将钱氏“变”为了世家闺秀钮祜禄氏,胤祹不是误记,而是没想那么多、直接就记成了钱氏,下面人见皇帝的弟弟都这么记了,也便照抄了……最终胤祹也只能替四哥清世宗背这个黑锅了!当然,这仅仅自己的一家之言,孝圣宪皇后钮祜禄氏的生世之谜本便是清朝的一桩公案,无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