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的让步无疑让大臣中把握了政治主动权,居高临下的皇帝再也不是出言如山,随即又迸发了围绕着福王朱常洵不该停留京师的争辩。
要求福王脱离京师前往封国洛阳,但郑贵妃迟迟不肯让福王就蕃,万历四十三年迸发了轰动帝国的梃击案。
一名叫做张差的男人手持木棍闯进了戒卫威严的皇宫,直奔皇太子朱常洛的慈庆宫,打伤守门宦官,欲行刺太子,后被侍卫制服。
此事引起轩然大波,令群臣哗然,彼时谣言四起,首恶直指郑贵妃,后经审问,这名男人是遭到郑贵妃手下的两名宦官庞保、刘成的指派。
万历皇帝见牵扯到郑贵妃,加上群臣谴责他对待太子严苛,只好被逼杀掉这两名宦官,充充完毕了这件案件。
后又让福王前往洛阳,这才让朱常洛的太子位置稳定下来,但是这位皇太子只是即位新皇帝一个月后就在红丸案中暴毙而亡。
由于这场关于决议谁是承继人选的争辩,整个大明帝国都堕入了动乱之中,从国本之争到三大案的迸发,整个帝国堕入了持久的权力斗争之中。
政治越发紊乱,这个巨大的帝国总算走向衰落。
国本之争演化到最终,其实现已演化为皇帝和大臣们的角力,皇帝企图凭仗自己的威望迫使大臣去让步,但大臣们借着祖训丝毫不让步。
于情于理都不占优势的万历皇帝目睹自己的皇帝威望在这场争辩中颜面扫地,也就不难怪要深居后宫不睬朝政了。
而明朝官员们反抗的底气除了来自于祖训,某种程度也有对时令的推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