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澶渊之盟”的订立有何作用?“澶渊之盟”是如何拖垮辽国的?

2021-01-15 00:00:55 作者: &ldquo

  苏辙亦有谈论:“‘澶渊之盟’稍以金帛啖之,虏怅然听命,岁遣使介,修邦邻之好,逮今百数十年,而北边之民不识干戈,此汉唐之盛所未有也。”

  到了后期,辽国就现已不发行钱银了,而以为北宋的钱币方为正品。宋便由此把握了实践的财务大权。辽境内的原材料和劳动力很多涌入到南边,成为了北宋连绵不断的资源。北宋打钱银战,成功的掏空了辽,辽也因而日益虚弱。

  文明上,“澶渊之盟”签定后,辽之所以进一步实施偃武修文的方针,是因为受到了经过岁币来往,边境交易倾压而来的优胜的汉文明的输入与引诱。固然,这项行动使辽的文明程度和礼法准则到达很高水平,不过这也使原本应擅骑能射,逐水草而居的草原民族失去了他的赋性。在这,咱们并不是否定汉化的好处,而是说关于一个生活在特定自然环境,文明传统,特别的周边局势的民族,自有其所有必要的文明形状。汉文明不见得与其匹合。社会敌对会因而加重,乃至会对其民族性的保存与生命力的保持发生消沉影响,而辽恰恰在这种消沉效果下走向了式微。

  《续资治通鉴长编》书影

  由此可见,“澶渊之盟”不单单是一场军事上的商洽,其间更是搀杂了北宋寇准集团、王钦若集团的党争;北宋与辽的经济钱银战;北宋对辽的文明侵犯;辽国内部汉臣与契丹臣;萧氏与耶律氏的敌对。这不仅是军事与交际的比赛,更联系到北宋与辽两国之后百年的命运与走向。“澶渊之盟”是一场关于两国发生了至关重要影响的前史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