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频介绍,在殷墟发现的甲骨上,还有少量用朱砂写成但还未刻的文字。这也阐明,有一些甲骨文是用毛笔先写再用青铜刀或许玉石刀刻上去的(刻刀在安阳都有出土什物)。“当然,用毛笔先写再刻仅仅部分状况,许多甲骨都是直接锲刻的,贞人通过操练,对字结构很娴熟,一般都不需求先写。”
关于甲骨文是先书后刻仍是直接刻,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还存在过争辩。
甲骨文研讨专家董作宾(1895-1963),是甲骨文“先书而刻”观念的代表人物。他曾在《殷墟文字乙编》序文里以一片甲骨为例,叙述了他的观念:这片甲骨正面左上角的文字是刻的,笔画细而劲,反面右上角的文字未经锲刻,笔画肥而柔。反面还有四段文字写完未刻,其间有“贞乎”二字,字体很粗。这都是先书后刻的一个实例。
另一位研讨甲骨文的专家张秉权先生,也在考释一枚甲骨时发现,这枚甲骨上有些字的周围,还能够看到这个字书写时的痕迹,即在锲刻这个字时,并未彻底依照书写时的粗细来刻。
而坚持“不书而刻”观念的代表人物是闻名文字学家陈梦家(1911-1966)。他以为刻辞中有小如蝇头的字,不容易先书后刻。胡厚宣(1911-1995)的看规律归纳了两派的观念。他以为,“小字不书而刻,大字先书后刻。”在他看来,卜辞中的大字,因需求刻屡次,才干完结,故必先写然后刻。其间的小字,往往随刀一刻,即可成文。
甲骨文先书后刻的说法和什物,为商代运用毛笔供给了更多的依据,人们也等待更多什物的开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