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雁传书有什么典故?古代真的有“鸿雁传书”吗?

2021-01-16 02:45:58 作者: 鸿雁传书有什

  鸿雁传书有什么典故?古代真的有“鸿雁传书”吗?小编给我们供给具体的相关内容。

  在古诗词中常常见到鸿雁传书的典故,估量我们随口就能说出几个: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清照)困依危楼,过尽飞鸿字字愁。(秦观)

  大雁真得能和信鸽相同,帮人传信吗?

  一、鸿雁传书典出《汉书》

  鸿雁传书的典故出自《汉书》卷五十四〈李广苏建列传·苏武〉:

  数月,昭帝即位。数年,匈奴与汉和亲。汉求武等,匈奴诡言武死。后汉使复至匈奴,常惠请其守者与俱,得夜见汉使,具自陈道。教使者谓单于,言皇帝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

  汉朝使者想把苏武要回去,匈奴人说谎说苏武现已死了。后来汉朝使者想出一计,说皇帝射下一只大雁,雁足上系着一封苏武的信,这样才把苏武要了回来。

  可见,并非苏武真得那么凶猛练习了一只大雁送信,很可能汉朝是指诓骗匈奴人的一种手法。就算是苏武捉住几只大雁没有当作下酒菜,而是绑上了信放生,也不可能那么巧被皇帝射中。

image.png

  一、前期关于雁的诗

  诗人诗中呈现鸿雁的意象,常常用来表达想念之情。例如诗经《鸿雁》:

  鸿雁于飞,肃肃其羽。之子于征,劬劳于野。爰及矜人,哀此鳏寡。鸿雁于飞,集于中泽。之子于垣,百堵皆作。虽则劬劳,其究安宅。鸿雁于飞,哀鸣嗷嗷。维此哲人,谓我劬劳。维彼愚人,谓我宣骄。

  三章均以“鸿雁”起兴,说的是离家去服劳役的人。诗经的鸿雁,并没有传书的意思。最早写”鸿雁信件“的诗篇,不太清楚是哪一首。

  传说中的”苏李诗“中,有一首李陵的《与苏武诗》写到:

  有鸟西南飞,熠炀似苍鹰。朝发六合隅,暮宿日南陵。欲寄一言书,托之笺彩缯。

  这首诗中的鸟和信件有了联络,可是苏李诗一贯存疑,一般以为西汉时不会写出这种诗体的著作。并且诗中的”鸟“也没有清晰是鸿雁。

  汉魏时期的蔡琰《胡笳十八拍》中写到:

  雁南征兮欲寄边声,雁北归兮为得汉音。雁飞高兮邈难寻,空断肠兮思喑喑。

  其间也没有清晰鸿雁传书的意思,而是诗人见到鸿雁后起了思乡之情。不过这和后来的诗人用鸿雁传书的典故含义差不多,都是用以抒情想念的爱情。

image.png

  二、前期用鸿雁传书典故的诗

  老街见到最早写鸿雁传书的诗,来自南北朝齐梁时期。齐梁时期的诗人何逊有一首《学古诗》。

  昔随张博望。辞帝长杨宫。独好西山勇。思为北地雄。十年事河外。雪鬓别关中。季月边秋重。岩野散寒蓬。日隐龙城雾。尘起玉关风。全狐君已复。半菽我犹空。欲因上林雁。一见平陵桐。

  张博望是指博望侯张骞,当年汉武帝命出使大月氏,半途被匈奴拘留,在外共历十三年。后又受命出使乌孙,以功封博望侯。 诗的结束处写到:

  欲因上林雁。一见平陵桐。

  这两句清晰地使用了汉书中鸿雁传书的典故。上林雁,是指汉昭帝在上林苑射下了带着信件的雁,而平陵桐是指汉昭帝的墓地(平陵)上的桐树。

  梁武帝萧衍(464年-549年)也有《代苏属国妇诗》:

  忽听西北雁,似从寒海湄。果衔万里书,中有生离辞。 惟言长别矣,不复道想念。胡羊久剽夺,汉节故支撑。

  梁武帝萧衍是南朝齐竟陵八友之一,也是历史上最著名的皇帝诗人。这首诗愈加清晰的写出“忽听西北雁 。果衔万里书。 “苏属国即北海牧羊的苏武,他回到长安后汉昭帝封他为典属国。

image.png

  三、唐宋诗词中的鸿雁传书

  初唐时的宋之问(约656-约712)有《登逍遥楼》用到了雁足:

  逍遥楼上望乡关,绿水泓澄云雾间。北去衡阳二千里,无因雁足系书还。

  初唐四杰的王勃(约650年-约676年)有《九日怀封元寂》用到了雁书: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