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写字用纸吗?从西汉到东汉我国造纸业的发展!

2021-01-16 12:09:16 作者: 汉朝写字用纸

  汉朝写字用纸吗?从西汉到东汉我国造纸业的开展!小编给咱们供给具体的相关内容。

  西汉劳动人民在制造丝纸的基础上,通过改善发明晰麻纸(如灞桥纸,罗布淖尔纸等)。不过,其时造纸业,产地有限,产值不多。因而,这种麻纸暂时还缺少与简、帛竞赛的力气,社会仍以书籍和缣帛为首要的书写资料。

image.png

  一、竹简、缣帛、麻纸一同运用的汉代

  竹简粗笨,运用不方便。如汉武帝刘彻登基做皇帝之时(公元前140年),有个名叫东方朔的齐国人,用竹简给武帝写了一个“奏本”,奏本中“文辞不逊,高自称赞”,用了竹片三千枚。管事的官儿只好派两个人抬进宮去。这一大堆竹简,刘彻顺次读下去,两个月才看完(《史记诙谐列传》)。别的,竹简寄存的时刻不能太久,不然简单裂损。穿简的绳子一断,竹片散乱,不可收拾,运用和保管都不能令人满意。

  缣帛与竹简比较,尽管具有柔软、滑润、简便,易于运笔等长处,可是,帛的价钱贵重,且不易久存,难以普遍推广运用。汉代一匹缣帛(2.2×40汉尺)的价钱其时可买六石(720汉斤)大米。在贫富悬殊的封建社会里,一般的“布农之士”哪能用得起缣帛呢?而且在缣帛上写的文章,查阅一处要将全幅渐渐打开,耐性寻觅,又不方便核对,运用起来也费事。故后汉书写道:“缣贵而简重,并不方便于人”。

image.png

  1973年至1974年头,先后在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和三号西汉墓葬中发现了九百多枚竹简,一同还出土了十二万多字的帛书以及五幅精巧的彩绘帛画。这反映了在汉代我国南边运用竹简和缣帛状况。

  纸作为一种新的书写资料,兼有竹(简)木(牍)价廉,缣帛外表滑润的长处,又没有竹木粗笨,缣帛贵重的缺陷,纸能够抄得像绢那么薄,量小质轻,便于带着,价钱便宣,利于遍及;一同也适于书写,是记事的好资料。因而,纸在初制时期尽管质量较差,但仍遭到大众欢迎。

  由此可见,我国汉代是一同运用竹简、缣帛和麻纸等书写资料的。

image.png

  二、“额济纳纸”的开掘,东汉时期麻纸现已撒播到了边远区域

  跟着社会经济文明的开展,简、帛与麻纸比较,缺陷日益突出,而麻纸的长处日益显着。

  西汉末年,以绿林、赤眉和铜马军为主力的农民起义,冲击了封建统治,促进了社会出产的开展。手工业也随之活泼。造纸在民间少数制造的基础上逐步开展起来。东汉中期,“尚方”中的工匠运用树肤(皮)、麻头、敝布(旧布)、渔网等为质料,出产了一批质量较好的纸张,提高了造纸业在社会上的位置。

  1942年在其时的内蒙额济纳河边旁的汉代烽烟台下,发现了一张古纸,被命名额济纳纸。据报道,这张纸现已揉成团,上面写了六、七行字(不全),纸质粗厚,帘纹含糊,经鉴定是麻纸。在同一地址还开掘到七十八枚木牍,从上面所记的内容判别可知木牍大都是东汉永元五至七年(公元93至95年)的武器挂号册,其间也有一根永元十年(公元98年)的“邮驿”(古代送信的转递站)记载。故有人以为这张纸当是公元九八年的故物。

image.png

  因为这张纸并不是跟木牍一同一同出土的,尽管在同一地址,可是土层的部位不同,假如以木牍上的年号判定纸的时代,似欠严密。而且,木牍或许不会是当年挂号、当年报废。只要在抛弃烽燧之后,烽燧里的物品才被埋进土里。

  査《后汉书西羌传》,卫戍额济纳的汉兵,应当是永初元年至四年(公元107至110年)在西羌等族“残缺并凉”的那个时候撤离的。又依据纸上的残字估测,这张纸最迟大约是在永初三、四年(公元109至110年)被处理后埋到沙漠中(《科学通报》1955年10期)。“额济纳纸”被开掘出来,使咱们了解到东汉时期麻纸现已撒播到了边远区域。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