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亦菲版花木兰妆被吐槽!北朝的妆容有多“丑”?小编带来具体的文章供咱们参阅。
8日,迪士尼真人版电影《花木兰》初次露脸,预告片一发布,刘亦菲的妆容就在网上引起热议。
片中,花木兰被家人安排去相亲,从衣服到妆容都经过了精心装扮。不过,花木兰的妆好像有点不契合现代审美。红红的脸蛋,涂黄的脑门,黑黑的眉毛,眉间画有赤色花饰,有网友点评,这样的妆容,连“神仙姐姐”也撑不住。“天生丽质难自弃?还真不是。”
那么,在南北朝时期,女子到底会怎样化装,她们又有哪些盛行的妆容?在不少诗词中有所表现。
《木兰诗》中有云:“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其间,“花黄”指的便是额黄妆。南北朝时,受释教文化影响,女人以佛像妆容为美。一些女人还从佛像上遭到启示,将脑门涂为黄色。在诗文中,额黄还有鸦黄、蕊黄、约黄、花黄之称。
比方李商隐《蝶三首》诗中有:“寿阳公主嫁时妆,八字宫眉捧额黄。”梁简文帝萧纲的《美人篇》中也说:“约黄能效月,裁金巧作星。”
除了把脑门涂为黄色,还有把黄色硬纸或金箔剪制成把戏贴于脑门。因为可剪成星、月、花、鸟等多种把戏,所以又称为“花黄”。陈后主的《采莲曲》中,就有:“随宜巧注口,薄落点花黄。”
青年学者侯印国告知扬子晚报记者,“南北朝时期是一个很崇尚艺术化的年代,也是女人妆容大立异的年代,子孙许多妆容、发型,都是来源于这个时期。花木兰的这个归于额黄妆,在其时算是比较一般的妆容了,是契合其时人的审美的。”
而关于脑门画黄,“额黄”也叫“鹅黄”、“鸭黄”等,是一种陈旧的面部装修,它是用黄色颜料染画在脑门,所以叫“额黄”。据张萱《疑耀》所说“额上涂黄亦汉宫妆”,所以“额黄”应该是来源于汉代宫殿,在魏晋南北朝盛行于民间,其盛行和释教有关,女人们从佛像的金色外装遭到启示,便把自己的脑门涂染成黄色,以取得神圣感,因此这种妆容又被称为“佛妆”。
北朝妇女除了在额前涂染黄色外,还有人用金箔剪成花鸟和日月星辰等形状,用胶粘在脑门,这种妆饰叫“花黄”,其实是一莳花钿。北朝民歌《木兰诗》里有“对镜贴花黄”的语句。
这个图是北齐的杨子华《北齐校书图》的部分,能够看到其时侍女妆容的真实情况。
有人吐槽木兰脑门的花钿,是华为的广告植入,其实花钿盛行是在唐朝,但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就现已开端盛行起来。花钿一般有赤色、绿色和黄色三种,也有金色、白色等色彩的,但最盛行的其实是赤色,在新疆吐鲁番和敦煌壁画上,有很多赤色花钿的女人图画。绿色的最罕见,叫做翠钿,咱们读古诗有时候会读到。
关于花钿的来源,有一个很美的传说。南朝《宋书》中写,宋武帝刘裕的女儿寿阳公主在正月初七日,仰卧于含章殿下,殿前的梅树被和风一吹,落下一朵梅花,不偏不倚正落在公主脑门上,她的额中被染成花瓣状,久洗不掉,宫女们见公主脑门的梅花印十分美丽,纷繁仿效,剪梅花贴在脑门,一种新的美容术从此就诞生了。“所以南北朝时期的这莳花钿,有一部分其实是赤色梅花,和华为的标志的确有点类似。”
中国人化装有着十分长远的前史,且不说远古时期涂改在脸上的各莳斑纹,往脸上涂脂抹粉,从商周时期就开端了,然后到了魏晋南北朝,迎来了一次大的立异,到了唐朝就达到了鼎盛。
侯印国介绍说,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妆容风格十分多元,比较盛行的有红妆、白妆、墨妆、紫妆、额黄妆等等,此外还有比较罕见的啼妆、半面妆、斜红妆,这些妆容在现代人看来或许都很共同,比方紫妆,是用紫色的粉敷面打底,再进一步化装,色彩很是共同。半面妆更是脸上分两半,画两种色彩。可是最通行的,仍是红妆,便是用胭脂涂染脸颊,使脸颊愈加美艳动听。梁代的《明君词》写道:“谁堪览明镜,持许照红妆。”魏晋南北朝时期,做红妆用的胭脂种类比秦汉时有特别大的开展,呈现了绵胭脂和金花胭脂等多种类别。当然,像花木兰这种额黄妆,也是其时盛行的妆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