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官职是怎么排的?官职的排名及称谓!

2021-01-20 09:24:18 作者: 中国古代官职

【军机章京】

拜见“军机大臣”条。是军机处的就事人员,军机大臣的属官,被称为“小军机”。《谭嗣同》:“皇上超擢四晶卿衔军机章京,与杨锐、林旭、刘光第同参预新政。”

【御史】

本为史官,如《廉颇蔺相如列传》“秦御史前书曰”,“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秦今后置御史大夫,职位仅次子丞相,主管弹劾、纠察官员过错诸事。韩愈曾任督查御史,明代海瑞曾任南京右佥都御史。再如《记王忠肃公翱事》“公为都御史,与宦官某守辽宁”,王翱其时任都察院长官。

【枢密使】

枢密院的长官。唐时由宦官担任,宋今后改由大臣担任,枢密院是办理军国要政的最高国务组织之一,枢密使的权利与宰相适当,清代军机大臣往往被尊称为“枢密”。宋欧阳修曾任枢密副使。《〈攻略录〉后序》:“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文天祥其时掌管军事要务。

【左徒】

战国时楚国的官名,与后世左右拾遗适当。主要职责是规谏皇帝、推荐人才。《屈原列传》:“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

【太尉】

元代曾经的官职称号。是辅佐皇帝的最高武官,汉代称大司马。宋代定为最高一级武官。《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我因恶了高太尉,惹事栽赃,受了一场官司。”高太尉指高俅。

【上大夫】

先秦官名,比卿低一等。《廉颇蔺相如列传》:“拜相如为上大夫。”其时蔺相如比上卿廉颇官位要低。

【大夫】

各个朝代所指的内容不尽相同,有时可指中心机关的要职,如御史大夫、谏议大夫等。《屈原列传》:“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上官大夫”,一般认为是指上官靳尚。“子非三阊大夫欤 ? ”屈原担任的是掌管王族昭、屈、景三姓业务的长官。《〈攻略录〉后序》:“绅耆、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指的便是御史大夫、谏议大夫等。

【士大夫】

旧时指官吏或较有威望、位置的知识分子。《师说》:“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者,则群聚而笑之。”《石钟山记》:“士大夫终不愿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训俭示康》:“其时士大夫家皆然。”《五人墓碑记》:“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

【太史】

西周、春秋时为位置很高的朝廷大臣,掌管起草文书、策命诸侯卿大夫、记载史事,兼管典籍、历法、祭祀等事。秦汉今后设太史令,其职掌规模渐小,其位置渐低。司马迁做过太史令。《张衡传》:“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五人墓碑记》:“贤士大夫者,问卿因之吴公,太史文起文公,孟长姚公也。”文起为翰林院修撰,史官,故称太史。

【长史】

秦时为丞相属官,如李斯曾任长史,适当于丞相的秘书长。两汉今后成为将军属官,是幕僚之长。《出师表》:“侍中、尚书、长史、从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长史”指张裔。《赤壁之战》:“子瑜者,亮兄瑾也,避乱江东,为孙权长史。”

【侍郎】

初为宫殿近侍。东汉今后成为尚书的属官。唐代始以侍郎为三省 ( 中书、门下、尚书 ) 各部长官 ( 尚书 ) 的副职 ( 详见“三省六部”条 ) 。韩愈曾先下一任过刑部、兵部、吏部的侍郎。《出师表》“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其间董允是侍郎。《谭嗣同》:“八月初—一日,上召见袁世凯,特赏侍郎。”袁世凯为兵部侍郎。

【侍中】

原为正规官职外的加官之一。因随从皇帝左右,位置渐高,等级超越侍郎。魏晋今后,往往成为事实上的宰相。《出师表》说到的郭攸之、费祎便是侍中。

【郎中】

战国时为宫殿侍卫。自唐至清成为尚书、侍郎以下的高级官员,分掌各司业务。如《荆轲刺秦王》:“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此指宫殿侍卫。《张衡传》“公车特征拜郎中”,“郎中”是办理车骑门户的官名。

【从军】

“顾问军务”的简称,开始是丞相的军事顾问,如《出师表》所说的从军蒋琬。晋今后位置渐低,成为诸王、将军的幕僚,如陶渊明曾任镇军从军,《后汉书》著者范晔曾任刘裕第四子刘义康的从军。隋唐今后逐步成为当地官员,如杜甫曾任右卫率府胄曹从军、华州司功曹从军,白居易曾任京兆府户曹从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