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官职是怎么排的?官职的排名及称谓!

2021-01-20 09:24:18 作者: 中国古代官职

【令尹】

战国时楚国掌握军政大权的长官,适当于丞相,如《屈原列传》:“令尹子兰闻之大怒。”明清时指县长,如《促织》:“天将以酬长厚者,遂使抚臣、令尹并受促织恩荫。”

【尹】

拜见“令尹”条。战国时楚国令尹的帮手有左尹、右尹,如《鸿门宴》“楚左尹项伯者”,左尹位置略高于右尹。又为古代官的通称,如京兆尹、河南尹、州尹、县尹等。

【都尉】

职位次于将军的武官。《陈涉世家》:“陈涉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鸿门宴》:“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

【冏卿】

太仆寺卿的别称,掌管皇帝车马、家畜之事。《五人墓碑记》“贤士大夫者,冏卿因之吴公”'“因之”是吴默的字。

【司马】

各个朝代所指官位不尽相同。战国时为掌管军政、军赋的副官,如《鸿门宴》:“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隋唐时是州郡太守 ( 刺史 ) 的属官,如《琵琶行》:“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白居易其时被贬至九江,位在州郡别驾、长史之下。

【节度使】

唐代总揽数州军政业务的总管,原只设在边境诸州;后内地也遍设,形成割据局势,因而世称“藩镇”。《红楼梦》第四回:“雨村便疾忙修书二封与贾政并京营节度使王子腾。”

【经略使】

也简称“经略”。唐宋时期为边防军事长官,与都督并置。如范仲淹曾任陕西经略副使。明清两代有重要军事使命时特设经略,官位高于总督。如《梅花岭记》“经略洪承畴与之有旧”,洪承畴降清后曾任七省经略,驻守江宁。

【刺史】

原为巡察官名,东汉今后成为州郡最高军政长官,有时称为太守。唐白居易曾任杭州、姑苏刺史,柳宗元曾任柳州刺史。

【太守】

拜见“刺史”条。又称“郡守”,州郡最高行政长官。范晔曾任宣城太守。《桃花源记》:“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孔雀东南飞》:“直说太守家,有此令郎君。”《赤壁之战》:“与苍梧太守吴巨有旧,欲往投之。”

【都督】

拜见“经略使”条。军事长官或领兵将帅的官名,有的朝代当地最高长官亦称“都督”,适当于节度使或州郡刺史。如《梅花岭记》:“任太守民育及诸将刘都督肇基等皆死。”刘肇基是驻当地卫所的军事长官。

【巡抚】

明初指京官巡察当地。清代正式成为省级当地长官,位置略次于总督,别称“抚院”、“抚台”、“抚军”。如《五人墓碑记》:“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家。”抚吴,即担任吴地的巡抚。

【抚军】

拜见“巡抚”条。《促织》:“乃赏成,献诸抚军。”抚军大悦,以金笼进上。”又称作“抚臣”,如“诏赐抚臣名马衣缎”。

【校尉】

两汉时期次于将军的官职。如《赤壁之战》:“以鲁肃为赞军校尉。”鲁肃其时担任帮忙主帅周瑜规划军事的副将。唐今后位置渐低。

【教头】

宋代军中教练武艺的军官,《水浒传》中的林冲便是京城八十万禁军的枪棒教头。

【提辖】

宋代州郡武官的官名,主管练习戎行、督捕响马等业务。如《水浒传》中的鲁提辖鲁智深。

【从事】

中心或当地长官自己委任的僚属,又称“从事员”。《赤壁之战》:“晶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

【知府】

即“太守”,又称“知州”。《登泰山记》:“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

【县令】

一县的行政长官,又称“知县”。《孔雀东南飞》:“还家十余日,县令遣媒来。”

【里正】

古代的乡官,即一里之长。如《促织》:“令以责之里正。”

【里胥】

办理乡里业务的公役。《促织》:“里胥狡黠,假此科敛丁口。”

【三省六部】

三省为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隋唐时,三省同为最高政务组织,一般中书省管决议计划,门下省管审议,尚书省管履行,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中书省长官称中书令,下有中书侍郎、中书舍人等官职;门下省长官称侍中,下有门下侍郎、给事中等官职;尚书省长官为尚书令,下有左右仆射等官职。尚书省下辖六部:吏部 ( 管官吏的任免与查核等,适当于现在的组织部 ) 、户部 ( 管土地户口、赋税财务等 ) 、礼部 ( 管仪式、科举、校园等 ) 、兵部 ( 管军事,适当于现在的国防部 ) 、刑部 ( 管司法刑狱,适当于现在的司法部 ) 、工部 ( 管工程营建、屯田水利等 ) 。各部长官称尚书,副职称侍郎,下有郎中、员外郎、主事等官职。六部制从隋唐开始实行,一向延续到清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