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神童之周康王一语平叛乱,其聪明才智彰显在哪里?

2021-01-22 01:40:18 作者: 古代神童之周

  周有“成康之治”,汉有“文景之治”,唐有“贞观之治”,清有“康乾之治”,这是中国历代王朝中的几个鼎盛时期。下面小编就为我们带来具体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康王姓姬名钊,是周成王姬诵的大儿子。钊幼时,喜爱读书,特别喜爱读有关治国策略方面的书,并爱追根求源;加之他天分聪敏,才思敏捷,所以到十一二岁的时分,便很通治国之道了。成王见了,觉得后继有人,天然快乐,更是尽心培育。

  有一天,成王招集王公大臣们议事,突有内史官入宫禀告:卫氏派人前来陈述,说邦氏正煽动人们造反,现在闹得董地大乱。成王听后大怒,当即使命令出动军队打压,并把目光落在召公身上。召公和周公原为并肩老臣,一起辅佐成王,现在周公已死,辅佐重担落在他一人身上。成王一贯狂妄自大,特别是对召公,更是事事尊重,每遇大事都要征得召公的赞同才去实施。对此,召公心中非常感激,所以,对朝中之事,必是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但召公理解,成王毕竟是近四十岁的人了,治国要略称心如意,四方诸侯心服口服,自己也应维护成王的庄严。今天,召公传闻卫氏陈述邦氏造反,心中置疑,本想主张成王先调查清楚,此后再决议对策;但自己没有讲话,成王现已命令,他怎好当着诸位大臣的面辩驳成王呢?故当成王寻求他的定见时,只好昧心地表明赞同。此刻,成王世子姬钊年已十四,常随父临朝学习 理政;不过,成王给他定的规则是:只听不语。但是今天,姬钊却一反常态,待召公也赞同出动军队打压之后,便当即表明对立。

image.png

  他说:“对董地骚动之说,我前些日子曾有所闻,那是因为卫氏和邦氏之间的对立所形成的,并不是邦氏煽动人们造反;今只听卫氏一方之词,就出动军队打压邦氏,不免有些不当。何况邦氏也为大族,弄不好会因小乱而生大乱。儿臣之言,望父王三思。”

  成王一听怒道:“这是你说话的当地吗?真是胡 言乱语,还不快快退下!”

  召公听了,心中大喜,匆促向前对成王说:“世子之言,甚有道理,方才确实是我考虑欠妥。由此可见,他小小年纪,不管胆略和策略都已超越老朽了,这实为大周江 山社稷之福啊!”

  成王见召公也赞同姬钊的定见,便消了几分气,低头不语。

  召公持续说:“常言说‘无稽之言勿听,弗询之谋勿庸’。臣愿亲赴董地,澄清概况,然后再禀告大王,决议对策。”

  成王表明赞同,姬钊也对成王说:“儿臣愿和召公一起前往。”

  成王又目视召公。召公说:“臣下也愿意带世子一起前去。”

  姬钊随召公刚刚挨近董地,便毛遂自荐,要以一个一般孩子的面貌先去微服私访。召公当即赞同,并派武士私自维护。姬钊通过几天的调查研讨,总算澄清:自从武王灭殷之后,董地便赐给邦氏办理。邦氏为了购买祭祀用的礼器,将一部分土地卖给了邻近的卫氏。卫氏对买来的董地属民凶横暴虐,使他们深恶痛绝,便起来抵挡。卫氏以为这些人的抵挡是受邦氏私自指派的,所以,就到皇帝那里去告了邦氏一状。

image.png

  召公听了姬钊的报答,当即命武士将邦氏和卫氏一齐召来,通过问询,状况彻底如姬钊所言。当研讨处理方法的时分,召公有意再次听取姬钊的定见,并彻底按姬钊的定见当场宣判说:“这儿的地步、庶民都是皇帝所赐,你们胆敢私自生意,任意优待,实为王法所不容。我今奉皇帝之命,依据你们所犯罪过,判定如下:一、将你们贬为庶人,二、产业一概没收归于王室。”

  一场所谓的“董地之乱”,就这样被姬钊的一条主张停息了。

  召公和姬钊回朝,成王听了禀告,心中实在为儿子小小年纪竞有如此智慧而快乐。

  成王逝世后,遵循成王的遗言,由召公摄政。但召公并没有摄政,而是当即迎姬钊继皇帝位,行皇帝事;其间一条重要原因,便是召公感到姬钊确实不比寻常,彻底可以放心大胆地让他处理政事。这便是历史上的周康王。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