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和战国时期有什么区别?当时的礼乐为什么会崩坏?

2020-12-14 01:06:58 作者: 春秋和战国时

  春秋和战国是我国前史上是十分重要的时期,从公元前770年一向到公元前221年秦一统六国,被称为“春秋战国”。这个时期由于周王朝的逐步式微,产生了一些十分独特的现象。下面趣前史小编就为我们带来具体的介绍,一同来看看吧!

  华夏地区的诸侯争霸是周皇帝权力的分崩分裂的标志。诸侯们的彼此吞并和战役引起了“恩德治国”的改动。从春秋到战国,便是一个礼崩乐坏的进程,是一个以强凌弱的年代。

image.png

  春秋的百家争鸣

  公元前771年,诸侯成心让西戎去打周王城,其时的周皇帝和太子均被杀死。新就任的周平王东迁国都,东周开端,这也正式的标志周王控制权力的式微。

  从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这是东周的前半段时期,十分具有代表性的鲁国史书《春秋》记载了期间242年的前史,所以后世称这段时期为“春秋时期”。

  周朝前三百年的沧桑和分封导致了诸侯的鼓起,从前统一全国的大周王朝变成了诸侯面前的铺排。诸侯鼓起变革,加快推进了文明的开展。

  孔孟引领的诸子百家

  春秋时期,诸侯国中出现了“诸子百家”。以孔子、孟子为代表的儒家更是站立主导地位,众诸侯和贵族们推广儒道,发起“恩德”、“礼仪”。儒家的“仁政”、“王道”、“礼制”使各君王信任,只要德行拔尖,才干取得贤明的名誉,皇帝、诸侯、大众会敬爱这样的人,如此才会具有控制一个国家的权力。

  春秋时期已然开端盛行:诸侯国之间的竞赛首要表现在礼仪、德行、文明上,失掉品德礼仪就会如商纣王相同走向消亡。此刻的华夏各国,产生对立,不是派大军拼命死攻,而是先由将军进行谈判,战士被要求不能直接下“死手”,只需求击伤,削减对方战斗力。诸侯各国都在显示恩德,表现善良。

  礼仪下的实在战役

  公元前597年,邲之战。

  楚国与晋国还未交兵,楚国的许伯、乐伯、摄叔三人驾驭一辆战车忽然冲到晋国兵营袭扰示威,摄叔杀一人又生擒一人。晋国大军马上派兵追击围歼,战车上的乐伯看到车前有一鹿,射杀后把鹿进献给后边的追兵。晋国的鲍癸看见到鹿居然感叹:乐伯如此有礼,真是正人!命令中止追击。

  晋鲍癸当这以后,使摄叔奉麋献焉,曰:「以岁之非时,献禽之未至,敢膳诸从者。」鲍癸止之,曰:「其左善射,其右有辞,正人也。」既免。

  随后开战,晋国大北,而战士在撤离时十分匆忙,一辆战车陷进泥坑之中。楚国战士为了表明“善良品德”,上前帮助,仍是在技术上进行了辅导,把木棍放在轮子下添加摩擦力。

  最终,晋国的战车顺畅撤离了。

  晋人或以广队不能进,楚人惎之脱扃,少进,马还,又惎之拔旆投衡,乃出。

  春秋的礼仪缺少有用性

  这时的战役就如同一场戏曲扮演。尽管礼仪、仁政能够让各个诸侯得到赞扬,但是这样的战役能取得的实践利益十分少,甚至如齐桓公相同还由于“体面”,白白送出大面积的土地。

  具有庞大的威望就如舞台上摇旗呐喊的勇士,台下的观众大声叫好,台上的人愈加起劲。当舞蹈谢幕,台下的观众得到了愉悦,台上的舞者得到了满意。

  但是回头想一想,这场闹剧两边都没有得到什么实质性的优点,心思的安慰能够抚平伤痛和仇视,但得不到实在的利益。诸侯逐步发现,那些“礼崩乐坏”的人反而在“闷头发财”。

image.png

  战国的有用主义

  公元前476年,周元王元年。后世把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这段时刻称为“战国时期”。

  跟着这段时期的前史开展,各个诸侯君王发现,礼遇并不能换来多少实践利益,许多新的君王开端摒弃“礼义廉耻”,开端变的凶狠无常。当一个人坏了规则,所有人都开端参加这场掠取的竞赛中,他们开端任意抢夺,把之前的“善良”抛到战马的扬起的尘土之中。

  三家分晋的灭族危机

  公元前377年,晋国大夫赵襄子不同意智伯的献地要求,引起智伯、韩氏、魏氏一起出兵攻击。赵襄子带领全族守在晋阳,在灭族危机之下,赵人表现了坚毅的刚强,一面死守,一面策反了韩氏、魏氏,三家一起灭智氏,瓜分了土地。公元前304年,赵、韩、魏被无法的周王朝封候。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