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朝女真汉化的彻底吗?当时的儒学是怎么发展的?

2020-12-14 13:48:20 作者: 金朝女真汉化

  校园有官私两种。官学始于太祖“女直初无文字,及破辽,获契丹、汉人,始通契丹、汉字,所以诸子皆学之”,天然不属于正规校园。在天会年间,才规则各路选送女真学生到京师学习,有了正规校园。纳合椿年、纥石烈良弼、曹清之、宗宪等都曾在这种官学里攻读过。

image.png

  天德三年(1151年)建立国子监,成了高档贵族官僚子弟的学府。世宗尤注重教育,“中兴以来,敦复文教”,大定六年(1166年)始设太学,接收五品以上官僚的兄弟子弟入学读书。大定十六年(1176年)设府学十七处,接收生徒千人。章宗时,又设置节镇、防护州学六十处,诸路学生猛增到三千人。还翻译经史书本,规则有二十六种书“皆自国子监印之,授诸校园”,作为必读教材,读经得到推行。

  另一种为私学。如傅伟文“授徒以自给”,高林教授学生“恒数百人”,王去非“家居教授,束脩有余辄分惠人”,史天倪“乃建家塾,招徕学者”。

  卫绍王到哀宗时期:儒家文明滑坡,主体思维走向式微

  虽然这一时期仍以宣传孔孟之道为事,持续尊孔读经,但金域仅局限于河南一隅,控制备加严酷,强化吏治,“宣宗南渡,吏习目盛,严苛成风”术虎高琪辅政时期“恶儒喜吏,上下苛察”,科举一途已成浊流“金自泰和、大安以来,科举之文其弊益甚”“幸运之俗益炽”,许多名士被摈斥,文风大衰。

  书本流失严峻,儒家文明,深遭厄运,走上滑坡。各种思维又在扮演,抢夺主体位置的一席之地。一些狂子庸流之徒,显被拔擢。种种迹象表明儒家思维无力抢救金朝内外交困的厄运,走上式微,为蒙元王朝的九儒十丐论做了预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