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真三大部之一:野人女真有哪些历史与习俗?

2020-12-15 13:49:11 作者: 女真三大部之

  野人女真是女真三大部之一,又称东海女真。主要指散布在“极东”、“远甚”当地,即今黑龙江以北和乌苏里江以东区域的女真人。下面趣前史小编就为我们带来具体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大明会典》载,在建州、海西女真“极东为野人女真,野人女真去我国(华夏)远甚,朝贡不常”。到16世纪初,建州三卫已建立,扈伦四部也已构成,并各已构成了安定的联盟集团,有了各自的地域规模,所以在他们区域之外的女真人,统被称之为东海(野人)女真。

image.png

  在建州、海西女真南迁后,东海女真也趁机南移,进入他们曩昔的居地,故1621年(天启元年)成书的《东夷考略》载,女真“略有三种,自汤站东,抵开原,居海西者为海西女真,居建州、毛怜者为建州女真,极东为野人女真”。阐明明末的东海(野人)女真,包含了原属建州、海西女真的一部分。

  “野人”一起明初用来代称女真人。在明代中叶后,即在建州女真、海西女真构成时,用来代指这两支女真人以外的女真人。其意义,是因这部分女真人的社会经济和文明比较落后,故名。近人有以其寓居在“远甚”当地,对明朝“朝贡不常”而得名。其实,野人女真或女真野人居近东海之滨一带,应以改称“东海”女真为是。

  前史

  野人女真是对散居女真人的一种泛称,并未构成像建州、海西女真那样的联盟集团。明代诸文献记载的生女直、乞列迷、女直野人、北山野人、苦兀、吉列迷等,多属东海女真的部落,但这还仅仅记载散布在松花江下流及黑龙江以北区域的一些部落。

  今绥芬河流域、乌苏里江邻近及东至日本海区域,在明末清初属东海三部中的穆棱路(居今穆棱河流域)、绥芬路(绥芬河上游)、那木都鲁路(绥芬河下流近海之地)、尼马察路(今俄罗斯乌苏里斯克邻近)、瑚叶路(今俄罗斯沿海边区达乌河流域)、乌尔固定路(今俄罗斯沿海边区比金河流域)、雅兰路(今俄罗斯沿海边区塔漆黑河流域)、锡林路(今俄罗斯沿海边区苏祖河流域)等,也为东海女真的氏族或部落集团。

image.png

  寓居黑龙江以南区域的不少氏族和部落,被努尔哈齐和皇太极降服后,南迁到浑河流域,后来成了满族的一部分;但散布在乌苏里江流域和黑龙江以北等地的诸部落,大多未归入满族共同体,于清初构成了今日寓居我国和俄罗斯境内的赫哲(俄罗斯境内的称那乃)、鄂温克(埃文基)、鄂伦春(鄂罗奇)、费雅克(尼夫赫)等族。

  风俗

  在黑龙江、乌苏里江中下流南北深山密林中的女真人,以打猎为生,东达海岸,部落很多,被明朝政府称为野人女真。《寰宇通志》载野人女真中有乞列迷部,日子水平和特色,居草舍、捕鱼为食、不栉沐、着直筒衣、暑用鱼皮、寒用狗皮、不食五谷,家畜惟狗至多,行则牵拽爬犁,死者刳腹焚之,以灰骨夹于木末植之。

  乞列迷去奴儿干三千里,一种女直野人,性刚而贪、文面椎髻、帽缀红缨、衣缘彩组,惟裤不裙,妇人帽垂珠珞,衣缀铜铃,射山为食。暑则野居,寒则室处。《东北边防辑要》载称女直野人,居尼满河源者日奇雅喀喇,其人黥面,地产貂、无五谷,夏食鱼、冬食兽,以其皮为衣,俱系长发、男女不分。

  据《啸亭杂录》称,吉林东北有和真艾雅喀部,其人沿海而居、剪鱼皮为裙,以捕鱼为业。去吉林二千余里,即金代时所谓海上女真也,其旧俗爸爸妈妈至六十诞日,即聚家族会饮。清朝礼亲王昭裢所述的和真艾雅喀与乞列诱人日子极端类似,傍水而居,捕鱼为食,父子不亲,爸爸妈妈疾、远构草庵处之,待其自死。

  《满族发展史》对照挹娄、勿吉和棘鞨人风俗,爸爸妈妈死男人不哭泣,哭者谓之不壮。日子在库页岛上的苦夷人与乞列诱人大体相同,史称苦兀。在奴儿干海东,人身多毛,归于女真族黑水靺鞨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