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骁勇善战的大将李存勖,当上君王后三年便潦草去世

2020-11-30 00:49:52 作者: 为何骁勇善战

李存勖

后唐庄宗李存勖奉父遗命,东征西战,平定天下,然而成立政权,当上皇帝后,仅仅3年时间他就身死国败。《伶人传序》中写道:"志勇多困于所溺",旨在说他多分沉溺于物质和精神上的满足。让我们先来看看他的经历。

从一个毛头小子到一代帝王

李存勖自幼便长于军旅之中,善于骑射,胆识过人。而且还精擅音律,可谓是文武双全。公元895年,河东节度使李克用奉命讨伐反叛军王行瑜。当时年仅11岁的李存勖也随父姓军,并受到了唐昭宗的嘉奖。

公元908年,李克用得了重病,在死前给了庄宗三支箭,让李存勖消灭政敌,完成自己的抱负。这时他的内心目标十分明确,就是完成父亲的意愿。于是他便开始整顿军纪,一路披荆斩棘,征战沙场15年,最终消灭了劲敌,建立了自己的政权。

李存勖

然而让人遗憾的是,之后的李存勖却逐渐走向了自我灭亡的道路上。公元262年,李存勖在去剿灭兵变首领李嗣源的时候,不幸被流矢射中,死在了绛霄殿,时年四十三岁。

身份难以转变——根本原因

司马光在评价唐庄宗时说他:"灭梁后,骄于骤胜,逸于居安,忘栉木之艰难,徇色禽之慌乐。"他把唐庄宗灭国原因,说成他在灭梁前后行为上的改变。但我认为并不是这样。在短时间内,一个人的性情是不会大变的。李存勖虽然登上了帝位,但依然是一个军事统领,而一个军事统领和政治帝王是有根本区别的。他没法真正适应帝王身份是他走向灭绝的根本原因。

作为封建王朝的帝王,在地方割据的时代是需要具备两种能力的。一是骁勇善战的能力,其二是深谋远虑的能力,但李存勖只有前者。所以当他夺取政权,登上帝位后,他仍然以一个军事统领的身份思考问题。他的行事作风,处事方法都并没改变。这点可以从他支持孔谦敛财中看出。

李存勖影视形象

灭梁前,庄宗军队的粮草由张承业来负责供应。在战争中收集粮草,往往会将负担最终落在百姓身上,更何况战争打了20多年,由此可以想象但是农民的生活一定很困苦。但在李存勖灭梁后不仅没有改变传统做法,继续设租庸使一官,反而把盐铁、度支、户部都委租庸管辖,相当于把整个国家经济生活都纳入了战争体系当中。这就让百姓更加苦不堪言,而且对这位君主也极为失望。

李存勖影视形象

再比如灭蜀一事之中,也能看出李存勖站的角度并不对。

当时军阀割据已有20多年,此时的蜀主王衍昏庸无道。实际上从军事角度而言,北方统一后在一鼓作气攻下蜀地也不是不行。但就政治上考虑而言,实在不是明智的选择。当时后唐内部并不稳定,在灭蜀前两个月之前全国大面积发水,洪水泛滥,百姓流离失所。但是粮食十分短缺,生活极其艰难,士兵们都吃不饱,大家都在逃亡。

李存勖影视形象

而后又发生了蝗灾和地震,在这种情况下下令西征。实属火上浇油的行为。即使在战争在很短的时间内取得了胜利,但是打击了国内的政治。李存勖的悲剧在于,过去与今天的角色明显差异,导致无法转变过来。在幼年就没有被当作帝王培养的他,本来就不具备处理政务的能力。

更何况在继位后,李存勖也一直在忙于战争,他几乎都是在前线上度过的,身边更是缺乏能够教导他为帝王的人。思想决定行为,当李存勖以一个军事统领的身份去做决策的时候,就注定他的帝王之路不会久远。他在处理政务是犯了很多错误,这些一步步的累计,政权内部渐渐被腐蚀完全,最后就轰然崩塌。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