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隆基传位之谜:唐玄宗真的有意传位给太子李亨吗?

2020-12-17 14:55:09 作者: 李隆基传位之

  唐玄宗李隆基(685年9月8日—762年5月3日),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之孙,唐睿宗李旦第三子,故又称李三郎,母窦德妃。先天元年(712年)至天宝十五载(756年)在位。因安史之乱退位为太上皇,是唐朝在位最长的皇帝,亦是唐朝极盛时期的皇帝。

  唐肃宗李亨在灵武即位是唐朝中期政治史上的一件大事,一直以来颇受人们重视。玄宗的交出政权,肃宗的承受政权,在这一交代过程中,至今留有许多疑团还没有被解开。这其间人们最关怀的问题是:唐玄宗李隆基真的有意传位?

image.png

  李亨是玄宗李隆基的第三个儿子。从小聪敏强记,两岁封王。玄宗废掉太子瑛之后,朝廷中以李林甫为首的大都大臣都支持玄宗宠妃武惠妃的儿子寿王瑁为太子。可是玄宗却以为李亨年长,又听高力士的话。在他的坚持之下,李亨得以在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入主东宫。

  在马嵬驿暴乱之后,玄宗专心想入蜀,可是老大众们却“遮道请留”,期望皇帝不要脱离宫阙陵园地点之地。玄宗叫太子李亨留在后边宣慰父老,自己持续西行。大众父老拉住太子骑的马,太子无法前行。玄宗走出了一段路,见太子不来,心中有所疑虑,无法之下,拨给他两千人马,命他克复长安。

  有学者以为,太子“不得行”是成心制作的假象。长期以来,太子与父皇有较深的裂缝。玄宗曾同日赐死三个皇子,太子看在眼里,心里非常惊骇。假如持续跟从父皇到蜀郡,往后太子位置能否保住是难以预料的。他采用了李辅国等人的定见,让老大众出头遮道请留,以求得开展个人实力。

  后来,李亨率众自奉天一路北上,于天宝十五年(公元756年)七月抵达灵武。仅过三天,他就在城南即皇帝位,是为肃宗。

image.png

  其实,李隆基、李亨父子于马嵬驿各奔前程之后,李隆基并没有听任李亨一个人去平定暴乱。相反,他于入蜀途中沉着安置平叛,从未忘掉自己的帝王身份。玄宗到成都后的第十四天,肃宗从灵武派出使者赴蜀,向玄宗陈述即位的工作。四天后,李隆基公布了《命皇太子即皇帝位诏》,此诏其实已无任何效果。诏中,玄宗说自己虽然已是太上皇,可是肃宗在处理军国业务后有必要向他奏报。此外,他还为自己保留了以“诰旨”方式处理业务的权利。这样唐朝在一段时期内形成了一个由太上皇和皇帝同为政治中心的特别的中心政治格式。

  至德二年(公元757年)九月,唐军克复长安,在蜀郡漂泊了一年多的玄宗在肃宗的迎候下回到了长安。作为太上皇,他从头回到了兴庆宫。不久,李辅国在肃宗授意下将玄宗软禁于西内,直至终究幽愤而死。

  许多人以为,虽然史书记叙了很多玄宗甘愿传位的材料,但从种种疑点揣度玄宗禅位并非出自他的原意。他之所以会在得知肃宗灵武即位之后,公布《令肃宗即位诏》,其实是一种政治手腕。可是,这一切也仅仅估测,要真实揭开玄宗“传位”的本相,还有待学者和历史学家们提出更多有力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