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纱石有什么历史传说?相传为当年西施浣纱之处

2020-12-17 15:27:44 作者: 浣纱石有什么

  浣纱石亦作“澣纱石”。石名。在苎萝山下,浣纱溪畔,相传西施在其上浣纱,故名。下面趣前史小编就为我们带来具体的介绍,一同来看看吧!

  前史记载

  1、在苎萝山下,浣纱溪畔,相传为当年西施浣纱之处。系一巨大方石,古拙苍褐。上镌“浣纱”二字。为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手笔。南北朝刘宋孔灵符《会稽记》云:诸暨苎萝山,有西浣纱石。《舆地志》、《十道志》、《嘉泰会稽志》亦载:“勾践索美人以献吴王,得诸暨苎萝山卖薪女,曰西施。山下有西施浣纱石”。

image.png

  历代文人学士喜作歌骊之行,唐大诗人李白《送祝八之江东赋得浣纱石》云:“西施越溪女,明艳光云海……未入吴王宫廷时,浣纱古石今犹在。”浣纱石现为市要点文物维护单位。《我国名胜辞典》列有条目。1964年原《人民日报》社社长范长江,旅游苎萝后时,写有“浣纱石上留踪影,越女英名传四方”长律一首。现在在浣纱石上方,重修了古色古香的浣纱亭,又修建了游步道和栈桥,还有闻名书法家沙孟海题写的“西施浣纱处”摩崖。

  2、西施,名夷光,春秋战国时期出生于浙江诸暨苎萝村。天生丽质。时越国称臣于吴国,越王句践发愤图强,谋复国。在国难当头之际,西施委曲求全,以身殉职,与郑旦一同由越王勾践献给吴王夫差,成为吴王最宠爱的妃子。把吴王利诱得孤家寡人,无心国务,为句践的重整旗鼓起了维护的效果。体现了一个爱国女子的崇高思维情趣。后吴国终被句践所灭。传说吴被灭后,与范蠡泛舟五湖,不知所终。一向遭到后人的思念。西施与杨贵妃、王昭君、貂蝉为我国古代四大美人,其间西施居首,是美的化身和代名词。诸暨城关南部的苎萝山,是绝代佳人西施的故乡。浣纱石是苎萝山的缩影。

  十里长山的支脉苎萝山,自西北向东南方向延伸,直至碰着浣纱江。支脉的西北段非常低矫,东南段因之成了一座独立的小包。2400多年前,西施就出生在这山包的西北一角。

  现在的苎萝山,现已被各式各样修建所掩盖,难见原貌了。当年可不是这样的——它林木葱笼,百鸟欢歌。那时浣纱江也没有今日这样高的堤埂,江水一向满至山的东北坡。西施和她的女伴,便是沿着山脚小路,来到苎萝山东头江岸浣纱。浣纱江由东南方向流来,到浣纱石拐了个弯,往北流去。一次次的洪水冲刷,使这儿变得特别深。洪水往后,沙泥沉积,此处的水就特别清,特别绿。所以,西施她们就找准了这个当地浣纱。

  浣纱江是浦阳江流经诸暨城关一段的另称,其实是后人给命名的,浣纱石当然也是后人命名的。苎萝山濒江之处,石壁兀立,巨石不少,为什么独独选中这地块呢?恐怕只能归功于书圣王羲之——他题写的“浣纱”二字镌刻于这块石头。浣纱石之得名与王羲之的题字不可分割。王羲之后约100年,南北朝刘宋孔灵符在《会稽记》中写下了“诸暨苎萝山,有西施浣纱石”的文字,亦能够佐证“浣纱”题字绝非唐宋人之伪托。不然,唐大诗人李白不会写出“浣纱古石今犹在”的诗句,宋大中祥符进士杜衍也会有“两字忠贞昭白石”的吟唱。

image.png

  1627年秋,绍兴文学家王思任在《游苎萝记》中,曾说到“浣纱”二字旁,“右”字未灭,阐明其时右军的落款已残损了。浦阳江有小黄河之称,每年洪水期,浣纱石下部就要遭到洪水冲刷,加之苎萝山石质欠安,年长月久,落款处就给冲落了一块。1980年春,修凿“浣纱”二字时,轮廊已非常含糊,难怪有人说现在这字不太像右军手迹。

  近此年,浣纱石总算说到了有力的维护、补葺,以浣纱石为中心,形成了一个小景点。

  浣纱石北首高坎上的浣纱亭,方针明显,老远就能看见,能够说是浣纱石象的扩展。沿亭东侧拾级下而下,有一块小平地,右手高坎上沙孟海书写的“西施浣纱处”五个石刻大字,首要映入眼帘。小平地南端,便是浣纱石了。古人游浣纱石,常常是搭船而至。能够搭船的日子,必定不是洪水期,浣江水位就低,人坐在船中俯视,又隔了必定间隔,浣纱石相应地显得巨大凝重起来,人的心境也会变得隶穆而忠诚。现在人们能够贴着浣纱石摄影,还能够用手探索摩崖石刻,虽失却了旷古幽远的神韵,却让人感觉归化前史的接近。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