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兰性德与顾贞观的友谊:一辈子的蓝颜知己

2020-12-17 20:59:25 作者: 纳兰性德与顾

  纳兰性德(1655—1685年),初名成德,后避东宫嫌名,改曰性德,字容若。其父是权倾一时的太傅明珠。他十七岁时补诸生,次年举顺天乡试,康熙丙辰(1676年)应殿试,赐进士身世,选授三等侍卫,不久晋一等。自幼颖悟,尤喜填词。下面趣前史小编就为我们带来具体的介绍,一同来看看吧!

  好结交,为人排忧解难,往往“谋必竭其心里”。纳兰性德结交“皆一时俊异,于世所称落落难合者”,这些不愿落俗之人多为江南布衣文人,如顾贞观、严绳孙、朱彝尊、陈维崧、姜宸英等。

  纳兰性德对朋友极为真挚,不只仗义疏财,并且尊敬他们的品质和才调,如同“平原君门客三千”相同,其时许多想升官发财的名士文人都环绕在他身边,使得其居处渌水亭(今宋庆龄新居内恩波亭)因康熙的御用文人集合太多而闻名。

image.png

  纳兰容若虽是满人,在后人看来,纳兰容若的骨子里更像是汉人。他喜爱诗词歌赋,喜爱和八斗之才的汉人把酒言欢,谈天论地。

  在纳兰容若所往来的汉人朋友中,最值得一提的便是顾贞观。纳兰容若与顾贞观的友谊,至今被后人津津有味。

  常言道,朋友不在于多而在于精,对纳兰性德而言,顾贞观便是他一辈子的蓝颜至交。说起纳兰性德与顾贞观的友谊年月,还得从俩人第一次碰头说起。

  康熙十五年,大材小用的顾贞观在满腹愤激中认识了纳兰容若。穷途末路的顾贞观经人引荐,进入雕梁画栋的明珠府,成为纳兰性德(字容若)的教师。这一年,顾贞观三十九岁,容若二十二岁。

  因着对诗词的一起酷爱,他们心意相通,一见如故,从师生变成至交。兴之所至,一聊起来便焚膏继晷,如同总有说不完的话。

  其时,在世人看来,词是闲适无聊的消遣方法,难登大雅之堂。可是,纳兰性德与顾贞观对词有一起的见地和寻求,俩人常常在一同议论诗词歌赋,心中无限痛快。

  在顾贞观眼里,纳兰性德身世好,才华高,官途顺,似乎自己才是最失利的人。

  顾贞观尽管个人境况有所改善,却一直惦念着宁古塔的友人,为了表达对吴兆骞的关心和心里的焦虑不安,顾贞观写下两首《金缕曲》。两首词句句发自心里,情真意切,是对吴兆骞的一腔挂念,是对自己的斥责,也是对社会现实的气愤。

  纳兰性德得知老友的愤激,专门写了一首《金缕曲》送给顾贞观,让他不要在乎身外之物,要勇于投合良心。

image.png

  一起他读懂了顾贞观与吴兆骞之间的友谊,也读懂了顾贞观心里的悲苦。与友人定下五年之期,决计使用父亲纳兰明珠的特别身份,展开解救。而这两首词也被人传诵为“赎命词”。

  1681年,在纳兰父子及江南故交等多方力气的协助下,吴兆骞总算得以脱离苦寒之地,安全归来。为了达到同一个方针而尽力,使这段友谊越发深沉。

  不只如此,惜才的纳兰容若忧虑吴兆骞回京后的日子问题,便延聘其为馆师,让他在府里教七岁的弟弟读书。

  顾贞观迎回了老友,却失掉了母亲。正是在同一年,顾贞观接到了失恃的凶讯,纳兰性德又赞助他南归奔丧。顾贞观不得已脱离京城,纳兰性德恋恋不舍地送别了友人。

  公元1685年,年仅30岁的纳兰性德逝世。而就在前一年,历尽苦难总算回来故土的老友吴兆骞离世,不成想年纪轻轻的纳兰性德竟也溘然长逝。短时间内失掉两位友人,顾贞观伤心欲绝。

  顾贞观回忆中的纳兰容若,是“于世味也甚淡,视勋名如糟粕,实力如尘土,于道义也甚真,特以精致为性命,朋友为心里”的性情中人,是永久的生死之交。

  顾贞观从前写下的“我亦漂荡久”竟是一语成谶,友人相继离世,独留他在这人世漂荡无依。

  容若离世的第二年,顾贞观回来故土,避世隐居,将纳兰性德所写的文稿,整理成《侧帽集》一书,这本作品撒播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