澶渊之战的最大功臣是寇准,如无此人北宋早就被迫迁都了。辽军10万只能围澶州三面不是因为人少,而是因为澶州分为北城和南城,中间被河隔开,以浮桥相连。宋真宗就是通过浮桥渡河来到北城,鼓舞士气后把寇准留在北城,自己回南城。北城南面是河,所以辽军只能围北东西三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宋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辽承天皇太后萧绰、韩德让和辽圣宗耶律隆绪,举国亲征连破宋军,达黄河重镇澶州威胁宋都。宋主和派“瘿相”王钦若力主迁都升州、枢密院事兼群牧制置使陈尧叟主张迁都益州。真宗亦想南逃,遭名相寇准强烈斥责,被迫亲征后,前线宋军气贯长虹死守澶州,以伏驽射杀辽将萧挞凛,《辽史》载:“将与宋战,挞凛中弩,我兵失倚“宋、辽两军难分胜负。双方君主皆有罢战、休养之意,降辽旧将王继忠与宋暗通关节,1005年1月,宋、辽达成停战协议,《辽史》:和议始定。或者天厌其乱,使南北之民休息者耶!”
协议:辽宋约为兄弟之国,宋每年送给辽岁银10万两、绢20万匹,宋辽以白沟河为边界,沿边设立榷场互市。
澶州宋朝亦称澶渊郡,史称“澶渊之盟”,在“辽强宋弱”的格局下,维持百年的大致和平,究竟是平等条约还是城下之盟。
澶渊之盟对于宋辽来说,都是有积极意义的。对于宋来说,辽停止南下:
1 暂时缓解了当时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
2 有一个和平的环境促进了当时北宋经济的发展
3 大量的货币外流导致了北宋经济负担日渐沉重,避免了更大规模的战争,经济得到了更快的发展,至仁宗朝,可以说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巅峰。
对于辽来说:
1 北宋给辽国大量的货币,同时也促进了辽国经济的发展
2 促进了边远地区的开发。岁币缓解了辽经费紧张的麻烦,而双方开商埠互市,更是对双方都有好处的。
综合意义:促进两国的和平与交流。
在有利的军事形势下,宋真宗接受辽以战促和,彻底关闭了宋朝通过战争,收复幽云十六州的大门。而没有幽云十六州,中原文明始终如鲠在喉、如芒在背。
宋没有收回燕云十六州,最重要的原因是,防内胜于防外和不思进取的苟安。南宋不说了,北宋居然在胜利的情况下,还签订澶渊之盟,有人说这样可以让经济发展,但是却滋生很多不利的影响。文恬武嬉,说的就是宋朝。
燕云十六州是宋朝的天然屏障,进可攻退可守,对于辽国燕云十六州就是山头,中原地区就是山脚,想吃就吃,想走就走。没有缓冲地带如没有战略纵深与屏障般,失去了燕云十六州的北宋,注定短命而亡!
中国汉族的尚武精神在宋朝后没有了,重文轻武每年都向金国、辽国进贡换来的就是金国灭北宋,蒙古灭南宋,宋朝虽然很富有但没有用,宋朝18个除太祖皇帝外,不思进取昏君太多。
对于大宋而言,燕云十六州未能收复是历史遗憾。在“澶渊之盟”的条约体制下,北宋与辽国维持了大体和平,但是在这个和局之下,赵宋的确处于弱势地位,“南北虽通好百年,然自累朝以来,彼之慢我者多矣”。譬如,在宋仁宗朝的“庆历增币”就是辽国趁宋与西夏交战,威胁北宋交还关南地区。最后,以赵宋被迫增加岁币为代价而收场。宋神宗即位后,辽又要蔚、应、朔三州分水岭为界。最终,宋被迫割让数百里土地给辽朝。
在大辽国的视角下,北宋就是大一点的西夏。我一直认为宋弱,却有很多人说宋强,说因为宋的战争胜利多,失败少,但是这些说宋胜利多,失败少的人却忽略了一点最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宋胜利的战争,基本都是出现在防守战中,而进攻战却基本都失败,宋在整个朝代中,敢于进攻拓土的战争少之又少,所以他们失败少。
宋朝的文人得益于富裕的宋朝,如果稍微穷苦点,宋朝早就完蛋,文人如何国防?宋朝给出的答案就是花钱买平安,但是宋朝也给出了终极答案,就是花钱只能买一时平安,而不是永世。同样的土地,同样的人,李唐江山如画,赵宋江山破败,关键是皇帝的问题,赵宋皇帝喜欢苟且偷安,花钱买太平也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