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烟阁的24功臣中,大名鼎鼎的秦琼为何排在最后一名?

2021-05-13 07:57:06 作者: 凌烟阁的24

  后来李密被王世充击败,秦琼等人被俘,不得已归顺了对方。而王世充同样对这位传奇名将仰慕不已,他也学李密那样厚待秦叔宝,甚至任命其为龙骧大将军。

  但王世充跟李密不一样,他是标准的真小人,让秦叔宝这些出自隋军正规体制的军官们极为不屑:“叔宝薄世充之多诈”。在一次出征的途中,秦琼、程咬金(程知节)等人在阵前公然向王世充告辞,策马投靠李渊。

  四处招揽人才的秦王李世民,自然也对秦叔宝的大名早有耳闻:“素闻其勇,厚加礼遇”。美良川之战中,秦叔宝击败刘武周麾下悍将尉迟敬德,救回被俘的唐俭、刘世让等人,以至于李渊公开表示,自己愿意割肉对秦叔宝表示感谢。

  后来,良将逢英主的秦琼长期跟随李世民南征北战,先后击破强敌宋金刚、窦建德、刘黑闼等强敌。虎牢关之战中,当李世民下达总攻令后,秦琼再度复制自己一贯的悍勇作风,率领数十精骑冲入敌人十万大军,拉开了唐军以少胜多壮举的序幕。

  除了作战勇猛、胆色过人外,秦叔宝还是正史中罕见的“斗将”。每次与敌军对垒时,对方阵中若有人表现嚣张:“骁将锐卒,炫耀人马,出入来去者”,李世民一声令下后,秦琼往往“跃马负枪而进,必刺之万众之中”。

  “于万众之中取敌将首级”,这是只在演义中才会出现的场景,完全契合了我们心目中的英雄形象,这也正是秦叔宝为我们广为熟知的最主要原因。

  但是,李世民对功臣进行排名,主要的依据是功劳和贡献、而非名气。若对比秦琼与其他功臣所做的贡献,我们就会发现,他确实略有逊色。

  功能单一、服务时间短,秦叔宝难以跻身顶级功臣之列

  我们看看同在榜单的其他功臣的情况。

  长孙无忌、长孙顺德、柴绍、李孝恭等人都是李氏姻亲/宗族,也是李渊太原起兵的最强大依靠。这些人出身勋贵,但却都是靠着真本事吃饭;比如李孝恭曾率军平定江南萧铣;李世民的姐夫柴绍豁出身家性命参与太原起兵,其后担当对抗吐谷浑的重任。贵戚身份,并不能掩盖他们的显赫功劳;

  高士廉看似名气不大,但身份却非常特殊,他是隋朝名臣,也是长孙无忌与长孙皇后的舅舅,同时还为玄武门之变立下大功;萧瑀与李氏一样出身隋朝贵族,而且还与隋炀帝结成了姻亲,这样的家族站在李氏一旁,为大唐稳定关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刘弘基、殷开山、刘政会、唐俭、段志玄、侯君集等人,都是李世民父子的老部下。万事开头难,在太原起兵的艰难时期,他们与李渊家族同舟共济,出生入死,无愧李唐开国的中坚与骨干力量;

  张公谨、虞世南、屈突通、张亮、李世勣、尉迟敬德、李靖、程咬金等文武,则都来自隋末的各大阵营。但英雄不问出处,这些人为大唐服务后,都在各自领域作出了杰出的贡献,这里以两个冷门人物为例:

  张公谨,虽来自王世充麾下,但在玄武门之变中,面对来袭的太子府2000精兵,身强力壮的他及时关闭大门,避免了李世民一伙被连锅端;公元629年,他担任了行军副总管,随李靖征讨东突厥;

  张亮向来存在感极低,而且后来还因涉嫌谋反被杀,但在玄武门之变前,他曾受命偷偷前往洛阳为李世民招兵买马;被李建成抓住后,他面对严刑拷打,从始至终不发一言,是一位绝对靠得住的心腹。

  杜如晦、房玄龄、自不用说,这是李世民长期的心腹、智囊;大名鼎鼎的魏征虽来自李建成,则是协助李世民成长为千古明君的关键人物。

  而秦叔宝虽然作战勇猛、品格高尚,但他的功能性过于单一,罕有单独领兵作战、独当一面的成绩。而且,在李世民登基后,当李靖、李世勣、侯君集、尉迟敬德等一众名将继续为大唐事业奋战时(侯君集后来虽因反叛被杀,但也曾创下千里灭高昌的战绩),秦叔宝却早早的退居二线,失去了继续建功立业的机会:

  历史上没有主角光环,刀箭不长眼,作战过于勇猛,也会付出代价。秦叔宝一生为隋王朝、李密、大唐出生入死,先后经历大小200多仗,从来没有临阵退缩过,因此屡次身受重伤、累计出血数斛(宋代之前,一斛约等于120斤),这也对他的身体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害。在参与玄武门之变后,秦琼长期处于养病的状态,基本上没有再次出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