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刘龙与宇文恺的主持下,仅用多长时间就建成了大兴城?

2021-08-18 06:53:16 作者: 在刘龙与宇文

  大兴城是始建于隋朝开皇元年(581年),是隋朝国都。直到605年隋炀帝迁都洛阳,大兴城反为陪都。唐朝建立后,易名为长安城,属京兆府长安县、万年县,亦是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城市。外国文献上称为胡姆丹。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隋代的大兴城人口在隋文帝开皇之治时为25万人(一说60万人),到了武则天时期达到100万左右。城市由外郭城、宫城和皇城三部分组成,面积达83.1平方公里。城内百业兴旺,最多时人口在市辖区为200万人,而市区则超过100万人。

image.png

  原汉长安城久经战乱,残破不堪,而且宫室形制狭小,不能适应新建的统一国家都城的需要。加之几百年来城市污水沉淀,壅底难泄,饮水供应也成问题。因此,隋文帝放弃龙首原以北的汉长安城,于龙首原以南汉长安城东南选择新址建新长安城。隋高祖开皇二年(582年)起,在刘龙与宇文恺的主持下,仅用9个月左右的时间就建成了宫城和皇城。

  隋大兴的总设计师宇文恺,他精心设计了大兴城。开皇二年(公元582年)大兴宫的修建拉开了大兴城修建的序幕。开皇三年(583年),隋王朝迁至新都,因为隋文帝早年曾被封为大兴公,因此便以“大兴”命名此城。

  大兴城参考北魏洛阳城和北齐邺都南城,城池平面布局整齐划一,形制为长方形。全城由宫城、皇城、里坊三部分组成,完全采用东西对称布局。里坊面积约占全城总面积的88.8%,居民住宅区的大幅度扩大是大兴城建筑总体设计的一大特点。城址落于龙首原上,北临渭河,南依灞水与浐水,地形南高北低,城南岗原起伏。龙首原以南的“六坡”视为干之六爻,依次称为初九、九二、九三、九四、九五、上九。

image.png

  根据《易经》,初九高坡代表“潜龙勿用”。九二高坡是“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大人”代表德位兼备的人,所以建设宫城作为帝王之居。九三高坡代表“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随时警惕居高位而不骄,处下位而不忧,所以兴建皇城让文武百官健强不息、忠君勤政的理念。九五高坡代表“九五至尊”,属“飞龙”之位,不欲常人居之。

  所以在这条高岗的中轴东西向,对称地建筑东面的大兴善寺(佛教)与西面的玄都观(道教),希望能借用神明镇压九五高坡的帝王之气。由于代表皇宫的紫微宫居于北天中央,所以皇宫只能布置在较低处的北边,然而北边有渭河相倚,也比较适合防御。“六坡”成为大兴城的骨架,皇宫、朝廷和寺庙与一般居民区形成鲜明对照。冈原之间的低地,开渠引水,挖掘湖泊,增大城市的水道。这样充分利用地形的优势,增大立体空间,显得更加雄伟壮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