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那么秦朝都有哪些民间起义?

2021-08-27 19:17:05 作者: 都说哪里有压

  吴广也是普通的农民出身,他作为屯长和陈胜一起带领一支戍卒队伍前往渔阳戍守,路上遇到大雨,延误了行期。按照严苛的秦朝法律,“失期当斩”,于是陈胜就和吴广一起商议,与其等死,不如造反,至少还有生的希望。吴广同意陈胜的看法,就这样,二人决意造反,开始谋划如何发动和说服他们手下的九百多戍卒。

  陈胜和吴广都是荆楚之地的人,楚国一直有“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口号流传,于是陈胜就对吴广说:“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image.png

  吴广认为陈胜分析得很有道理,就派人占卜,占卜的结果是:“事皆成,有功。”这就更加坚定了二人的信心,但为了更广泛地发动戍卒,增强起义的号召力,他们又借助鬼神做了两件事情。

  陈胜暗中在帛书上写上“陈胜王”三个字,然后命人把它藏在鱼肚子里。戍卒们煮鱼时发现了这行字,都感到很惊异,开始议论纷纷。到了晚上,他又让吴广在扎营地旁点燃篝火,学者狐狸的叫声大喊;“大楚兴,陈胜王。”戍卒们听到这样的声音,又想起白天吃鱼的事情,都感觉有大事要发生在陈胜身上了。这样,他们的潜意识里也就有了跟从陈胜的想法。这就是鱼腹丹书、篝火狐鸣的故事。

  起义的准备工作就这样完成了。第二天,陈胜故意激怒了押送他们的两个秦尉,让他们鞭打自己以激怒士卒。吴广趁其不备,将一名都尉的剑夺下并将其杀死,陈胜也趁机杀死了另一名都尉。

  杀死都尉后,陈胜立即召集士卒,慷慨陈词:“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陈胜第一次喊出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激昂口号,士卒们群情激奋,表示誓死追随二人,赴汤蹈火,在所不惜。于是,这九百多个有血性的男子汉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发动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点燃了摧毁秦王朝的导火索。

  初期的农民起义军只有不足千人,也没有什么军事装备,但各个抱着视死如归之心,因此作战能力很强,顺利攻下了大泽乡和蕲县。在蕲县,陈胜决定兵分两路,一路由葛婴率领,另一路由陈胜亲自率领,两军同时挺进,兵锋所及,无不披靡,起义军接连攻下铚、酂、谯、苦、柘等县城。

  随着地盘的扩大,农民军的规模也迅速膨胀。一路上,各地的农民、奴隶和手工业者纷纷前来投奔。到起义军攻下陈城时,他们已经成为一支拥有兵车六七百乘、骑兵几千、步兵上万的庞大队伍了。

  在陈城,陈胜召集了当地的豪杰及一批有威望的地方人士,商讨成立新政权的问题。会上,张耳、陈余等人反对陈胜称王,希望陈胜号召恢复六国,然后再称帝。这种落后的思想很明显已经不符合时代潮流了,因此遭到了其他在场人士的一致反对。参加会议的三老、豪杰都支持陈胜称王,他们说:“将军身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胜听取了三老们的建议,定国号为张楚,打起了“伐无道、诛暴秦”的大旗。

  大泽乡起义胜利的消息迅速传遍了全国各地,鼓舞了潜藏在各地的反秦势力。他们纷纷举起反秦的义旗,项梁在会稽起兵,刘邦在沛县、秦嘉在东海、吕臣在新阳都拉起了规模不小的起义队伍,其他零星的反秦势力更是数不胜数。赵义军很快汇合成一股巨大的洪流,形成了以陈城为中心的全国性的农民战争。

  各地起义军的成分极为复杂,有农民、商人和手工业者,也有六国的旧贵族残余势力,如上文提到的魏国名士张耳、陈余等。甚至一些手无缚鸡之力的文人也出于义愤加入了起义军,希望能为推翻暴秦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孔子的九世孙就是抱着礼器加入了陈胜的起义军,在起义后建立的政权里担任博士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