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千军易得,一将难求”,秦国的军事力量中有哪些大将?

2021-08-28 10:16:20 作者: 所谓&ldq

  此时的秦军,接连灭掉了韩、赵、魏三国,锋芒正盛,全军上下,从统帅到兵卒,士气高昂,不免都有些骄傲轻敌的情绪。于是,李信就很自信地回答说:“二十万人足以。”

  秦王又问王翦,王翦却回答说:“楚国地大,必须有六十万人才可以。”

  这时,一方面秦国准备的兵力尚不够数,另一方面,接连的胜利也使得秦王认为秦军个个可以以一当十,是战无不胜的。于是,便对王翦说:“王将军老了,胆子也越来越小了!”

  最终,秦王选李信为主帅,发兵二十万征讨楚国。

  李信出发后,王翦料定秦军必败。但秦王认为他老了,不听他的,他只好称病还乡,回家养老去了。

  李信的二十万大军浩浩荡荡开进了楚国,一开始,秦军作战还算顺利,先后攻下了楚国的不少城池。但楚国太大了,随着秦军的推进,战线不断扩大,李信明显感觉到了兵力紧张。不久,楚军在名将项燕的指挥下,采取诱敌深入的战术,秦军不知不觉地陷入楚军的布阵之中。在项燕的率领下,楚军秘密跟随秦军三天三夜,选准秦军防守最松懈的时机奇袭秦军。秦军大败,损兵折将,七名都尉阵亡。

image.png

  秦军败回后,秦王才意识到自己错了,便向王翦道歉,请王翦再次出山。

  不久,秦王亲自为王翦送行。王翦率领六十万秦军浩浩荡荡地向楚国扑去。一年后,楚国被平定。秦统一后,秦王没有忘记王翦父子的功劳,破例封侯,将王翦封为武城侯,王贲封为通武侯。

  除了王翦父子外,在秦国统一天下的过程中,作出贡献最多的,就是蒙氏祖孙三代了。

  蒙骜是秦国蒙氏家族中的第一位将军。他的出生年月现在已经不得而知,只知道他原本是齐国人,在秦昭王时代到了秦国。此后,蒙骜冲锋陷阵,为秦国的统一立下了汗马功劳,也为蒙氏家族在秦国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秦庄襄王继位后,蒙骜开始在军事上大显身手。

  秦庄襄王元年(公元前249年),秦以蒙骜为主将,率师伐韩。韩国割地求和,秦国得到成皋、荥阳等中原战略要地,并在那里设立三川郡。从此,秦国的疆界就逼近了魏国的都城大梁。

  公元前248年,秦军再次由蒙骜统率,进攻赵国,平定太原。

  公元前247年,蒙骜带兵攻魏,攻克了高都和汲。不久,蒙骜再次率军进攻赵国,攻占榆次、狼孟等三十七城。后来,他又攻下赵国重镇晋阳,秦将晋阳与之前他攻下的地区一起设置了太原郡。

  公元前246年,嬴政继位,在他继位的时候,白起已经死去多年,新一代的将才蒙骜与王龁、麃公三人成为当时秦国最重要的将领。

  在秦国不断的进攻下,魏国面临亡国之危。魏王不得不赦免了因窃符救赵事件而流亡在赵的信陵君。信陵君被召回后,接连出使四国,组织燕、赵、韩、楚、魏五国联军与秦军对抗。在河外,蒙骜率领的秦军与信陵君率领的五国联军大战一场,结果秦军失利,被迫退回秦国。

  秦王政五年,秦国听说信陵君死了,就再次派蒙骜攻魏,夺取了魏国二十多个城池,在那里设置了东郡。秦国国土与齐国相连,对韩国和魏国都形成了三面包围。不久,蒙骜被封为上卿。

  秦王政七年,蒙骜去世。他去世的具体原因史书并无记载,后世有人说蒙骜是病死的,也有的说是阵亡于一次秦国与赵国的战争。但无论如何,蒙骜的一生轰轰烈烈,在其有史可查的九年时间里,他几乎每年都作为主将,率领秦军攻城略地。他一生戎马,仅战败过一次,是名副其实的常胜将军。他一生历经大小百余战,为秦国攻下了七十余座城池,这样的功绩,在秦国历史上是不多见的,在整个中国历史上也是十分难得的。

  蒙骜的儿子是蒙武,生卒年月不详。相对于他的父亲蒙骜和他的儿子蒙恬、蒙毅而言,蒙武的名气要小得多,因此史书、传说中关于他的记载也就相对较少。但蒙武也是秦国的重要将领之一,参与了灭六国的战争,为秦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

  公元前224年,秦王因为轻敌派李信攻楚失败,秦军损失惨重。不久,秦王请老将王翦出山,率领60万秦军攻击楚国,蒙武就是王翦的副将。秦军采取以逸待劳的策略,将楚国主力击溃,俘虏楚王负刍,占领了从陈到平舆的大片区域,楚国灭亡。不久,项燕拥立昌平君为楚王,在淮南宣布楚国复国,起兵反秦。公元前223年,王翦、蒙武再次出击,楚军大败,昌平君被杀,项燕见大势已去也自杀了,楚国彻底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