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寿作为一个史学家,对关羽的形象有什么真实记载?

2021-08-31 10:58:01 作者: 陈寿作为一个

  关羽作为历史人物最早有文献记载也最可信的是陈寿的《三国志》。在《三国志·魏书》、《三国志·蜀书》和《三国志·吴书》中分别都有关羽的相关文献资料记载。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image.png

  例如,对“关羽留守下邱”一事,在《魏书》和《蜀书》中重复写到多次。从《三国志》归纳来看,关羽的事迹主要有亡命琢郡、追随刘备、委寄曹操、刺颜良、辞曹归刘、南投刘表、争抢地盘、独守荆州、北伐襄樊、痛失荆州、身死临沮。

  笔者主要从关羽的勇武、忠义和傲慢自满等角度来展示历史中真实关羽的形象。

  1.勇武的关羽关二爷

  除《三国志·关羽传》本传提及之外,在《三国志·魏书》和《三国志·吴书》许多地方都提及关羽的勇猛。

  关羽一生的战斗主要表现在镇守荆州和北伐襄攀,并取得辉煌的战绩。在此之前,于万军之中刺颜良可谓把关羽的神勇描绘得淋漓尽致。

  在赤壁之战中,历史文献中没有直接记载关羽征战,但在《三国志·先主传》说到“差池在后,将二千人与羽、飞俱来,未肯系瑜,盖为进退之计”,所以这也证明关羽参加了战斗。

  在留守荆州期间,关羽首先赶走了孙权派到长沙、贵阳、零陵三郡的官员。孙权此时坐镇陆口,节度诸将争夺荆州一路命令鲁肃统军万人屯驻益阳,以抵御关羽另一路飞书召吕蒙,放弃攻打零陵,赶赴益阳增援鲁肃。后来战争没有发生,而是吴蜀双方达成“湘水协议”。

  后期的战役最著名的是北伐襄樊水淹七军,擒于禁,斩庞德,围曹仁,威镇华夏,曹操“以汉帝在许,近贼,欲迁都”。关羽后来遭到曹仁与徐晃内外夹击攻解了樊城之围,关羽被迫退军,功败垂成,令人叹息。

  《关羽传》记载“羽望见良摩盖,策马刺良龄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围。”

  陈寿:“关羽、张飞皆称万人之敌,为世虎臣。”

image.png

  再如刮骨疗毒,体现的是关羽勇敢超常和无所畏惧的大丈夫豪迈气概。

  《关羽传》记载“羽尝为流矢所中,贯其左臂,后创虽愈,每至阴雨,骨常疼痛,医曰`矢锨有毒,毒入于骨,当破臂作创,刮骨去毒,然后此患乃除耳。'羽便伸臂令医劈之。时羽适请诸将饮食相对,臂血流离,盈于盘器,而羽割炙引酒,言笑自若。”

  史书文字精短,但关羽超乎常人的勇敢的形象却表现得惊心动魄,这是医生对关羽的赞语。

  再看魏国和吴国的将领对关羽勇猛赞叹的话语特别多,如程星、郭嘉、刘哗和周瑜等都对关羽的勇猛善战流露无遗。

  总之,关羽的能力在当时就得到认可,勇武善战,取得巨大的战绩,为刘备建立蜀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并且在人格魅力上也表现了那种无所畏惧的、勇武的英雄气概。

image.png

  2.忠义的关羽关二爷

  据史书记载,关羽不仅武勇善战,而且忠肝义胆。在国家危难时刻,关羽的这种忠义思想曾经激励了无数的爱国仁人和民众为国尽忠的情怀。“忠义”精神流芳千古,影响深远。

  关羽碑记是随着关羽事迹的广泛传播和信仰而兴起的。现存最早的碑文是唐朝董诞作于唐德宗贞元十八年年的《重修玉泉关庙记》。主要记载了关庙的重修过程,简要讲述了关羽一生中重大的功业,如“孟德避其锐”等,赞扬关羽“生为英贤,段为神明”。

  在宋代的碑文中大都是对关羽的忠义的旌扬。南涛《绍兴一重修庙记》,此记避免了一般先介绍关羽名字和籍贯的开局,而是从关羽所处的特定历史来入手,把关羽的忠义寓于他的南征北战的功绩之中,“王之行事,载于史册,若皎日之明,如高山之耸”。南涛冀望关羽的神能安邦福民,“神既能安,人受多福。”

  金元两代对关羽碑文的撰写都高度重视,特别是到蒙古人入主中原之后,他们更加注意民族纽带的联系关羽的忠义思想。

  元代郝经是大儒之后,曾跟随元世祖忽必烈统师献策攻伐南宋,但郝经是山西陵川人,深知关羽的忠义在汉人心中的地位,所以他撰写《重建庙记》中除了赞颂关羽的忠义之外,还寄寓了元代的统治者要善待百姓,祭拜关公,“千载之下,仰慕而犹若也,况汉季之遗民乎”。

 1/2    1 2 下一页 尾页